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75节(1 / 2)

加入书签

好多团队也根据种花家的反重力飞行器曝光出来的画面做分析,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技术应用领域,优秀人士还是有很多的。

酚兰有个技术人员就指出,“现在种花家的飞碟有很多设计还不完善。”

“比如,动力系统。”

“他们的飞碟采用的是电力推进器,这也会让飞行高度受到限制。”

“实际上,很容易想到更完善的方案,比如,使用超导电动机驱动风扇,让飞行器下方喷射出氮气。”

“飞碟使用的冷却剂,很可能是氮气,而飞碟运转过程中,液氮是需要不断流动的,就会有好多氮气喷发出来。”

“如果能够完善设计,用电机驱动喷发氮气来作为动力补充,飞碟所能上升的高度就会大大增加,也许能超过一百公里直接进入太空中。”

这个设计和王浩的想法是一样的。

如果能用超导电动机带动风扇高速旋转,并让液氮从下方喷发出来,只要掌握好流动平衡,就足以支持飞行器悬浮。

这种推进方式和‘火箭’很类似,和电力推进器是完全不同的。

电力推进器是依靠扇叶旋转来推动空气并提供动力,也正因为如此,电力推进器的设计才会限制反重力飞行器的高度。

当上升的高度越高,空气就会变得越来越稀薄,电力推进器所制造的推力就会越来越小。

两者达到一个平衡,就是飞行器的最大高度了。

这也是传统飞机的飞行高度受限的原因。

如果能用排出的氮气作为动力,并使用过超导电动机高效排出,只要氮气充足就能持续不断的制造动力,理论上飞行器就不会再受到上升高度限制。

当然了。

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说,飞行器能装载的冷却剂数量是有限的,液氮作为冷却剂也不是快速消耗,还是要考虑一个平衡问题。

这个设计也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动力手段而已。

王浩在这方面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想要实现还是要面对三个重大问题,一个就是更高功率的超导电池。

一个是超导电动机。

最后则是是使用的平衡和稳定性问题。

因为氮气高速排出也只是辅助动力手段,主动力依旧是‘基本无消耗’的电力推进器,就必须要对两个动力进行平衡,而‘火箭式’推进最难把握的就是稳定性。

超导电池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根据新设计再添加储能线圈、完善电力控制系统就可以。

氮气排出推动的稳定性问题,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实验来研究。

超导电动机,也到了解决的时候。

哪怕是常规的电力推进器,也肯定用超导电动机驱动效率才更高。

王浩找了个空闲时间,就直接安排去了首都大学,并找到了机械动力实验室的窦延教授。

现在的王浩可是不同寻常,就只是为了技术问题过来一趟,对于任何机构都是重大的事情。

首都大学临时做出安排,副校长张希勤等在门口带队来迎接。

王浩下了车以后和众人寒暄一番,才在张希勤和窦延的陪同下,去了机械动力实验室,一路上也直接说明了来意。

窦延提前就知道消息,他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没有想到自己带队做的研究,竟然会被王浩所看中。

“王院士,我们确实在超导电机的研究上有突破和创新。”

窦延先是肯定了一下自己的研究,随后有些尴尬的说道,“但技术还远远称不上成熟,我们制造的样机不能长时间使用。”

“另外,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找到我们。”

他说着解释道,“在超导电机的研究上,国际上有很多,甚至有好几种设计还申请了专利,这只是一项技术应用而已。”

超导电机,说白了也没什么技术难度,可研就是常规的电机原理,再使用超导材料制造出来,只不过因为要维持超导性能,就必须要添加冷却系统。

王浩解释道,“窦教授,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不只是你们的电机不能长时间使用,科学院、西工大以及一些大企业,都有类似的研究,他们研究出的电机也同样不能长时间使用。”

“国际上好多注册专利的超导电机设计,制造出的电机也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稳定平衡问题,长时间使用以后,冷却系统就可能出现故障,再加上高磁环境影响……”

王浩耐心的说起了专业问题。

窦延不断听着点头,他专业做这方面研究,自然清楚超导电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他发现王浩说的非常专业,了解的并不比自己差多少。

王浩说完,才道,“我找过来,就是因为你们的开放式新设计。”

窦延听的一愣,旋即有些惊讶道,“那个设计想要实现很难吧?我们也只是做出了设计,写了报告而已。”

王浩笑道,“我就是看了那份报告,才确定过来看看呢,你们的开放式设计确实很难实现,但恰好和我在做的研究有关,也许可以结合在一起。”

他并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张希勤和窦延对视一眼,都已经明白过来。

现在国际上最重大的话题就是反重力飞行器,飞行器的研究并没有公开相关人员,但很可能就和王浩有直接关系,因为反重力的研究就是王浩负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