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 第101节(1 / 2)
闵玄璧听见动静,从内室快步走出,连鞋袜都忘了。直面来者,他的面色从激动的潮红飞快灰败下来,赤脚走步的疼痛上涌,腿脚软倒在路上,双手捂住耳朵,跪地失声痛哭。
无声的哽咽中,姬宴平想,她不必再装模作样地去关心闵玄璧了。已经破碎的人不会再死去,说不定还会有所成长。太天真的人在太极宫是活不下去的,宫里保有须臾天真的只需要阿四一个。
至于小郎的痛苦、男人的痛苦,都理当被忽视。
他应当在阵痛中学会成长,习惯痛苦、接纳痛苦、以痛苦为乐。
想到这儿,姬宴平的目光陡然柔软,既怜且爱。
他是个多么合适的美妙摆件,比她从前差人调教出来的都要美丽、合适。
第169章
远在农庄面对成堆的杂事的阿四, 完全不能感受到姬宴平的快乐,她和伴读们排排坐在院子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农庄的管事带人进农人屋里搜查。
管事带人拿出了农人每日劳作时藏在衣袖、衣摆、裤腿、鞋底带走的棉花, 数量不多, 这些棉花被纳在被褥里、衣服里、藏在柴火堆中,或许有更多的棉花已经被偷偷卖出去了。
人心不古从来都只是一句空话, 就连山中猴子也会抢掠行人食物, 更何况人!
在阿四等人离开期间, 农庄依旧有人巡逻, 但无人出声、出手制止农人的行为。她们只是默默观察、记录,掐准一个好时候, 再回到农庄。保证农人尝到利益的甜头, 又能让阿四见识一番。
农人们挤挤挨挨站在院子另一边, 有人羞愧、有人恐慌、有人庆幸——幸亏自己处理的干净,坦荡者终究是少数。
阿四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艰难找回自己的声音时管事已经将“证据”全部搬出来堆在院中了。阿四抿唇扫视农人一圈, 实在不忍加罚,在她看来,这些人只是太贫穷, 如果一个个都能吃饱穿暖,又怎么会做这种小偷小摸的事。
老裴相打眼就看出阿四的意图, 当机立断开口:“但凡出入售卖棉花的人,都有名册在,这些人都先去地里翻新土地吧,今天第二顿饭就不必吃了, 多出来的那些东西全部没收,再扣去两个月银钱。老实的人可以休息三天, 一人嘉奖一匹绢布。”又点点学生们,“你们跟我来。”
管事安排农人,阿四与伴读们相视,只能乖乖跟在老裴相身后进屋。
老裴相首先问阿四:“你是不是觉得这些棉花只是小物,不必为此大动干戈?”
阿四见老裴相说中想法,也不隐瞒:“她们只是太穷了,才会贪墨这一点东西,等我让她们的生活都变好,就不会这样了。”
太想当然了!
老裴相严肃问:“照你的话来说,难道天下的贪官污吏都是因为自己所得太少、太贫困,所以盘剥下属和百姓吗?”
反贼、叛臣是因为自己的穷困,所以想要坐坐皇帝的宝座吗?
相反,这些人反而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批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闲心思,去搞一些让世界更糟糕的阴谋诡计。
阿四呐呐不能言,眼神悄悄往王诃和姚蕤身上瞟,试图得到一些支持。
王诃硬着头皮说:“先生这也是以一概全,四娘只是说这些流民出身的农人,又与贪官污吏有什么相干?两者不能同日而语。”
“好啊。”老裴相气笑了,“那按你们的意思来,今日该如何处置这些犯错的农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人中一向是阿四做主,必要阿四来答。裴先生都这么说了,肯定是不成的。阿四食指和拇指的指甲相互扣了扣,不甚自信地说:“那怎么能行,还是要与她们说清道理,警告过,小惩大诫,不许下次再犯的。至于责罚,她们一个个家徒四壁,连现在落脚的农庄都是我的,再扣去月钱,稍微有些严重了吧。”
“小惩大诫……可不是口头惩戒。”老裴相恨铁不成钢地一拍桌案,三个小辈浑身一凉。
老裴相来回踱步,恨不得掰开阿四的脑瓜看看里面在想什么:“你包揽衣食住,甚至连冬日的炭火也央求我为她们准备好。这般周到,就是鼎都内的殷实小户也是不敢让家中人放开肚皮吃用的,她们所享受的,已经比外面大部分白身百姓好得多了。”
阿四抓住重点,小声嘟囔:“先生此前不是没允许留炭火么,那样的话,她们拿些棉去保暖也是好的……”在老裴相的逼视下,阿四声音越说越小,最终闭嘴。
“你还想让她们过什么日子!”老裴相高声问,“把她们全都封官,塞进府衙去,吃穿无忧一辈子吗。就算你能保证这八十三个,又哪来的银钱供给天下人!她们的嚼用难道不是赋税吗?”
阿四噤若寒蝉,但在老裴相虎视眈眈下不敢不回答,顾左右而言他:“我没有这样的打算……不过,迟早有一天,百姓不再忧愁吃不饱倒是真的。”老裴相的目光仿佛要吃人,阿四又添了一句:“我是说未来,总有一天能做到的。”相当笃定,甚至于理直气壮起来。
她可是没有半句虚言。
老裴相好气又好笑:“这是要千百年去做的事,我一脚踩进黄泉的人应该是看不到了,这也和今天的事扯不上干系。罢了,你且记住,防微杜渐是大事,你今日轻轻放过小错,就是助长了恶气,世风日下,是极糟糕的事。”
见裴先生面色松下来,阿四又嘚瑟起来:“先生莫要再生气了,对身体不好的。我知道先生的意思,以后不会再随便心软了。至于她们,或许只是太害怕了呢,难得遇到我这样的好人,总要多捞一点,时间长了她们知道这座农庄真能长久养活她们,以后就不会这么紧迫了。”
不再担心回到衣食无着、颠沛流离的流民生活,以后也就不会这么惊恐,这么慌张,总想要积攒粮食和财帛,甚至不惜竭泽而渔。慢慢的,她们就会放松下来,道德也会回归。
阿四说:“先生们教我的,我都记得,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我只是有些…不,很多的不忍心,总觉得自己还小,也觉得可以对她们再好一些。”
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
谢大学士教授阿四时,总在其中摇摆不定。而太上皇必然站在后者,盖因太上皇为天下士人的君主,后者能让皇帝的统治变得便捷。
老裴相与她们都不一样,完全属于前者的立场。老裴相大约是读过很多的书,见识过很多的人,她的心肠比婴儿的手心还要柔软,也比铜铁更坚硬。
阿四知道怎么能让她心软。
摸清了先生底细的学生,就是天底下最狡猾的学生,
老裴相叹道:“好吧,总归只是百来个人,但你可不能把这套带回宫里去。”容易被下属忽悠得找不着北。
阿四瘪嘴:“才不会。那些士族口口声声说自家族谱长,比我家能查证的祖宗都长,经营这么多代,肯定比我还富裕,我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话语间,很有姬宴平的风范——充满了对世家大族家产觊觎,天底下的好东西都该是我家的,什么崔谢赵陈的,通通埋掉。
河东裴家的老当家人重重咳嗽一声:“好了,你今天不是要让布庄调来的那两个绣娘还是织女的教授织布么,再过会儿天都黑了。”
阿四响亮地应声,一左一右拉着小伙伴就往外跑。正午的太阳高照在小姑娘的背影上,映出鲜亮的色彩。
老裴相眯起眼望一会儿天色:“少年人啊。”
布庄选拔出来的织女很有门道,教授农人时耐心又细心,阿四远远听了一会儿,很是清晰。
等到了时辰,农人们离开屋子,赶往田地种下棉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