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王孙何必问二十六 yel u8 .(1 / 2)
两人又沉默休息片刻,冯宜道:“那不如我们去你学校得了,你回忆回忆往昔,我也瞻仰瞻仰首都名校的风采。”
“哪个?”
“都行。虽然这里有很多名校,但你的母校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
“你这话说的,”陆璟一摇头,又是无奈又是好笑,“我刚才都和你说了,出挑的学校有很多,我可不敢代谁向你领第一的名头。”
冯宜想了想,支着颐看他:“例如?”
“例如小学除了二小史家,还有府学黄城根等等,小学能上的还是挺多的。”
“那你现在在上的中学呢?”
“我初中不在四中,在师大实验。西城的话实验初中部不错,高中部还行;四中高中部不错,初中部差强人意。海淀的话初高中部应该没有相差太大的,三大附按坊间用京华录取数评价的话也还行吧,但我觉得这个评价维度有点狭隘了。”
她龇牙,“按京华录取数”“有点狭隘”,感觉公子哥儿的评价总有些高高在上的悬浮,毕竟如果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学,哪怕是本市的示范性高中也可能三年甚至五年才出一个京华录取的学生,更别说他嘴里的其他维度了。
不过冯宜也明白,各人生下来的环境不同,强求所有人都学会“向下看”好像也不太可能,扪心自问她自己也没那么高尚,每时每刻都能想到比她条件更差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不过她摸清了陆璟用词表达的含金量程度:“所以你觉得行的满打满算不超三所?”
他被说得沉思几秒,又道:“……以前东城景山也不错,只不过现在不如以往了。”
“哦?这是什么学校?”
“我看你那儿教学楼侧边不就贴了三个面向做装饰吗,这个是83年景山学校以全体师生员工名义给改开老领导写信,感谢他对学校的关心并请他对学校继续前进的方向作出指示,于是就此产生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句话冯宜每天上学一抬头都能看见,下面还有那位老领导的落款,今天是真第一次知道背景。
她又又又孤陋寡闻了。
“那……老领导应该也很认同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吧?”
他倒不避讳:“那当然,景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000年初这段时间名声还是很响的,尤其是他们的小初部,当时愿意把孩子送进去的人很多。除了写这副题字的老领导孙子和外孙子女,第三、六任和现任的第一公主,第五任的孙女,还有几位开国元帅的子女等等,数不完的例子。”
窝趣。冯宜在心里bb一声,这种学校可比什么国际校狠多了,纯是那个子弟窝点啊,普通孩子进去得被打击成什么样子?
“那你怎么没去?”她小声嘀咕,“这不和你挺对口的?”
“我爸妈去了。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觉得里头子弟太多影响到学风了,我爸又觉得他们和大伯都是景山的学生,堂姐也在景山上到初中,我去景山理所当然。不过他……反正家里的事儿最后都是我妈操办,所以我上了别的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