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四十四章(1 / 2)
看着苏小昭脸上灿烂到渗人的笑容, 秦觅心里一咯噔:“喂, 你过来做什么?等等,铁花你回来……”
青衣男子恍若未闻,掀衣落座。
对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雍隋珠也是一怔。等到男子坐下后,她霍地转开头, 双手拘谨地揪紧了膝上衣裙。
雍和璧抬起眼,视线在几人身上游移着,最后看向紧张不安的雍隋珠, 眉心微拧。
“别嚷嚷了,不就是聒噪被嫌弃了么?”苏小昭补刀说。
秦觅眉一扬, 调头看她:“我说疯丫头, 你到底想干什么?”
苏小昭坐下,说:“没什么, 刚才听你说到‘三笑姻缘’,真巧我也听过,来,我给你说说啊。”
“不用!”秦觅当即拒绝道, “这种故事的曲子, 就是要亲自去听才有意思。”
而且挑剔如他, 还非得找原主听, 否则他若是去别的歌坊,也早就能听到这首流传开的曲子,可是那样, 就配不上他秦家大少爷的身份了!
剧透党苏姑娘眉眼一弯:“哎呀,使得使得,后面的我都知道,我给你说嘛。”
“话说,宁皇、师爷和夺命书生来华府后……”
“疯丫头,说了我不听!”
“唐寅一见,就和秋香到了书房里……”苏小昭用杨夫子讲课的平平语调,用最无趣的叙述方式,用最让人厌烦的残念脸,语速飞快地一骨碌将故事讲完。
最后在秦觅苍白的眼神里,她愉悦地笑了起来:“呐,‘三笑姻缘’后面讲的就是这些了。怎么样,听完后满不满足?”
满足她个杀千刀的!
秦觅双眉一竖,鼻翼鼓起正要怒起发火。
“呀,杨夫子来了,不说了。”苏小昭立马端正坐直,目不斜视,开始看摊开的话本子。
秦觅:“……”
他感觉自己快要憋出内伤了。
最近真是诸事不顺!为什么他碰到的女人一个还比一个欠揍?!
※※
第二日,苏府里。
苏小昭还在晨跑,果然听闻有人来禀报,杨夫子特地允肯她在府内静养,每隔两日去一日书院即可。
这也不难料,毕竟杨大学士是太后派的人。
于是苏小昭摸摸下巴,心想这雍和璧人还挺实诚,说不定到月底的月考时,还真能让他给塞小抄了。
跑完步,回到房中时,正好碰上满脸通红、抱着一摞书回来的影六。
苏小昭“哇喔”一声,两眼闪亮地接过他手上的话本子:“小影儿辛苦了,来,都给我!”
“小疯子,你怎么就突然喜欢看……这种书了?”
影六用手往火热的脸上扇了扇,那不是累红的,是买书时给羞红的。
“哪种书?”
“就是……”影六艰难地说,“反正是小疯子你不该看的书。”
“啊,你说小黄书啊。”
苏小昭摇了摇头,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念起其中一段:“于时夜久更深,情急意密。遂与十娘施绫被,解罗裙,脱红衫,去绿袜。心去无人制,情来不自禁。插手红裈,交脚翠被……”
“别念了!”影六惊吓地瞪大眼,面红耳燥,“小疯子你快别念了!”
“噗嗤!”苏小昭忽地笑出了声,“这有什么讳言的。你听听,这样匮乏的想象力,这样苍白的语言,这样单调的动词,根本就不具备小黄书的灵魂好吗?”
含蓄到连儿童性教育启蒙书都比不上,他至于像炸红了一般么?
影六继续用手扇了扇脸,忙转移话题道:“那你让我买回来,是为了什么?”
苏小昭眼神充满学术性的深邃:“我在研究,你们这里是怎么写话本子的。”
听了她的话,影六顿时警惕地眉头一动:“……小疯子,你为什么要研习这个?”
千万不要是他想的那样!
苏小昭眼神一亮,竖起食指“嘘”了声,四周张望几眼,然后神秘兮兮地对他一勾指:“小影儿,过来让你看个好东西。”
她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本子。
“这是什么?”影六疑惑问。
“活生生的素材!”苏小昭点头,说:“这些都是我在茶楼里,听别人讲的故事,我都记在了里头。”
她翻捻起来:“你看,有江湖情仇篇,灵异怪谈篇,宫廷秘闻篇……尤其是宫廷秘闻,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可稍作加工就是个好故事。”
“比如这儿,太后与摄政王少年邂逅二三事……还有还有,睿亲世子因好男风,不愿婚配,而与王爷生出争执,一怒为蓝颜的故事……”
影六听得满脸黑线:“你确定说的人不是晋斐白的政敌?”
苏小昭摊手:“这你就不懂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胡诌的故事,也总有一些真实的地方嘛。”
“然后呢?”影六继续问,心生不详的预感,“你记下这些故事,然后呢?”
苏小昭一拍被面,斗志昂扬道:“然后串成一个集皇室、世家、江湖、礼教、禁忌、爱欲、悬疑、灵异、惊悚、爱恨纠葛元素于一身的惊天动地的故事!”
“……”
影六张了张嘴,最后用手背捂住脸——果然是小疯子,比他能想象到的还要糟糕!
她不是去得罪哪一方势力。
她压根就是大杂烩一锅炖,直捅马蜂窝!!!
“事到如今,就只差一个新面具了。唔,暂时没有也没关系,需要露面的时候应该不多。”
见到苏小昭一副认真考虑的模样,影六连忙打断她:“千万别,小疯子。你想想,真这样做的话会……”
“好了,就这么决定了。”苏小昭抱着小本子站起身,拿过琵琶,愉快地跑出去,“小影儿再见,我出门去收集素材。”
“诶,小疯子!”
看着头也不回跑远的苏小昭,影六顿时欲哭无泪。
天哪!天降小疯子于斯人也,必是为了苦他心志,劳他筋骨!
※※
听说茶楼的苏吹雪姑娘又唱了新曲,一时之间,经由听者的口口相传,许多文人雅士闻风而至,其中亦不乏富豪商贾,贵胄子弟等,生怕落了后脚,就见不到那规矩奇怪的苏半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