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1 / 2)
这么大的公园,如果全都布置上花灯,上百组花灯都未必能够。这是凤宁事先没有想到的,而且她迄今为止还没办过这么大规模的花灯。主要是她的人手远远不够,更何况今年他们还要几个场地同时进行,哪怕南安的灯会可以放到最后布置,厦门灯会的人手是减省不了的。
目前凤宁手头有七十多个熟练工人,加上灯笼厂来的那些,超过了八十人,到时候再带一些新人,分两个组的话,一个组能有五十多个人,扎五十组以内的花灯还是能应付得来。
凤宁在公园里转了好几圈,然后跟主办方提了自己的意见,只能进行局部布置,因为公园有很大一部分是茂密的树林,树林里并不适合扎花灯,而且晚上环境过于阴森,也不利于游客观灯,只在草地区和园林区布置。
主办方听完凤宁的建议之后,经过商讨,同意了凤宁的建议。
凤宁在公园里待了两天,又花了两天时间在上海市区转了转,寻访上海的特质,以完善自己的构思与设计。
离开上海之后,凤宁直接飞往了厦门。厦门是个海滨城市,十月的厦门依旧是夏天,所以冬天也会非常宜人,凤宁打算让师父来这里负责灯会布置,顺便带师娘来过冬。
厦门的灯会充满了地方特色,会场直接就选择了海边的沙滩,游客可以一边赏灯,一边看海。
凤宁在厦门待了三天,期间去鼓浪屿住了一晚,听着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不习惯的凤宁有点睡不着。
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盛世安,这曾经是他的日常,每天都枕着海浪听着涛声入睡,他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也睡不着,后来离开海岛,回到内陆,没有这浪涛声,他也说过有点睡不踏实。
想到这里,凤宁从床上爬起来,拉亮房内的灯,找出随身携带的纸笔,提笔给盛世安写了一封信,她也说不上为什么,就是想跟他分享此刻的心情。
写完信,凤宁再次躺下,这次很快就睡着了。翌日起来,凤宁看了一下昨晚写的信,虽然没什么暧昧的话,觉得还是过于感性,这信要不还是不寄了吧。
下楼的时候,便看见了旅馆旁边的邮筒,原来岛上也能寄信的,凤宁犹豫再三,还是把这封信给寄了出去。
从厦门回蓉城还是坐的飞机。蓉城和厦门隔着千山万水,没有直通的火车,甚至转车都需要好几趟。
到时候工人们过来扎花灯也要费很多周折,届时凤宁会带着两队人马同时出发,坐轮船到上海,然后再安排大家坐火车到福州,再转车到厦门。
每次出门的时候,凤宁就特别想念基建狂魔。只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艰难,才能深切体会到基建狂魔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勤劳。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
回到蓉城,已经是十月中旬,出差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凤宁就一直在忙着设计花灯稿。1989年是蛇年,也就是小龙,这个生肖不太好做文章,不太好单独宣扬,那就一起宣扬十二生肖。
此外传统文化的经典主题形象依然不必缺席。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是引进外资最多的地方,可以设计一个国际灯区,英国的大本钟、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德国的格林童话形象、丹麦的童话故事等都可以用花灯的形式展示出来,表达
上海人民拥抱世界的热情。
还设计了一个科技区,比如汽车、飞机、火箭、轮船、星空等,这是对中国科技的展望与信心。
这算是对传统花灯的突破。之前的花灯,都呈现的是中国形象,与传统脱不了关系。现在的花灯还能用来表现现代甚至未来的主题。
厦门的灯会除了传统的文化形象,还有福建本地的特色,比如惠安女、客家围屋等。
另一大主题就体现了滨海城市厦门的特色,以海洋为主,展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形象。
厦门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正好去年大陆与台湾实现了两岸往来,再设计一组欢迎台湾回归的花灯。差不多也就齐活了。
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南安,凤宁头一回感觉到南安的偏僻,但想一想也释怀了,正因为南安太过偏僻落后,所以他们才要努力打造好彩灯这个产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早点摆脱贫困的现状。
凤宁回来之后,灯笼厂那几个同事已经过来上班了,正跟着梅香他们一起扎花灯。
凤宁去了一趟外公家,除了探望外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在外公的村里找一些人去扎花灯,因为她自己村里基本家家都有人跟着来做花灯了。
母亲的娘家是个大家族,凤宁有很多表亲,她打算也把他们带出去。
自打凤宁带外公去看了病,买了轮椅后,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因为可以坐轮椅出去转悠,老人的精神也好了不少。
凤宁觉得很欣慰,至少自己能替母亲尽一下孝。
外公听说她的来意,有些激动:“其实我早就想让你带他们出去的,又怕你不方便,所以才没开口。”
凤宁说:“主要是一开始是从我村里请人,有人去了有人没去,没去的就总来家里找我爸,没办法,只好先紧着村里的人请。现在差不多每家都有人去了,我这边还需要人手,就来外公这边找了。”
外公说:“你两个舅舅也想跟着你去,可以吗?”
凤宁说:“当然可以。他们不想砌房子了?那就跟着我去吧。我公司里平时也招人做灯笼,舅舅要是想去也可以,一个月有几十块钱工资,年底办灯会的时候工资高一些。或者只做年底两三个月的灯会,平时还回来砌房子。”
外公说:“那就问问你舅舅,看他们自己想怎么选。”
“好。我去找舅舅。”凤宁说。
大舅不在家,小舅在,凤宁便先跟小舅说了,小舅还没说话,小舅妈就说:“那肯定去啊,我也想去可以吗?到时候把两个孩子也带到市里去上学。家里的地就不种了。”
凤宁说:“小舅妈愿意来上班,当然可以,不过上班了就没地方打麻将了。”
小舅妈迟疑了一下:“不打就不打。能去市里上班,我还打什么麻将,有空就去逛街,街上多好玩。”
凤宁只好笑了笑:“你这么想就好。”但逛街哪能不花钱呢,凤宁有点担心小舅的日子,不过长辈的家事,她做外甥女的也不好说什么。
凤宁本来想找小舅去找一些可靠的村里人去做花灯,但看到小舅妈事事做主的样子,便打消了念头,决定还是找大舅比较靠谱,大舅两口子都实在。
等到大舅回来,跟大舅一说,大舅说:“去吧,我平时就不去了,就做花灯的时候去赚两三个月钱。你外公外外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平时也需要人照顾,你大舅妈又要忙地里的活,我在家也能帮衬一下。”
凤宁说:“小舅和小舅妈直接去我公司上班,把孩子也带过去上学。要不大舅和大舅妈也一起去,把外公外婆也带上?城里医疗也更方便。”
大舅看向大舅妈,两口子最后都摇了摇头:“我们和你外公外婆在农村呆惯了,去了城里不习惯,还是算了。”
凤宁见他们这样,也不强求,以后想去反正还能去,便说起了请人的事。大舅满口答应下来,要帮他去找人。
凤宁让他找二十来个,不超过二十五,要是还有更多的人想去,那就告诉他们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大舅把这事应了下来。凤宁就先回去了,让大舅他们等通知。
倒是小舅妈想立马就跟着凤宁去,凤宁说:“先不着急,小舅到时候跟大舅一起过来,小舅妈你等到年后再来吧,表弟表妹还在家里上学,需要人照顾,等年后找到学校办好转学,你们再一起过来。”
小舅妈一想也行,公婆身体不好,还确实不一定能够照顾得了两个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