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盐法(2 / 2)

加入书签

你会发现,那些揣着宝钞,过来买盐的百姓,在发现了确实实惠之后,有不少人喜得转头就买二斤肉,或者弄一块花布回去。

其他的铺子都跟着喜笑颜开,捡了大便宜。顺带着生意好了许多,商税也相应增加了。

整个应天,仿佛过节了似的。

百姓们欢天喜地,齐声赞颂新的盐法。

至少在应天,取得了开门红。

而应天盐价迅速下降的消息,通过报纸,迅速传遍了其他各个州府。苏州,杭州,松江……许多地方,都有百姓联名上书,请求施行的盐法,大家伙都盼着呢!

陛下有事不能只是便宜了应天啊,那是天子脚下不错,我们也是大明子民,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

好家伙,各地都嚷嚷着抢了起来。

朱元璋同样备受鼓舞,但是却没有着急,他足足忍耐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要全面评估盐法的效果,看看到底如何!

另外老朱还要等待,等待着更多的食盐运过来。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新的盐法,背后最大的支撑,就是质优价廉的食盐,没有这个,什么都是白扯。

压力落到了长芦盐场这边,你们到底行不行?

张希孟可以很确定告诉朱元璋,不但行,而且非常行!

现在这时候正是天气变热,日头高照的季节。

最适合盐场晒盐。

为了生产足够的食盐,彭早住招募了一万多名盐工,这还不够,在最忙碌的时候,胡大海带了三千多人,也加入了晒盐的行列。

站在海滩上,就会看到一望无际的盐田,当真是如同田地一般,星罗棋布,一眼望不到尽头。

一夜海风之后,盐池的底部尽是雪白的结晶。

只要看到这一幕,谁也不会认为盐是个稀罕物。

相比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庄稼,生产食盐要容易多了。

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夜晚,就能弄出几百万斤的粗盐……继续过滤加工,做成精盐,长芦盐场一天就能装好几艘万石大船。

这么容易获得的东西,居然卖了这么多年的天价的,老百姓也实在是吃亏太大了。

不能等了,可以向外推动了。

朱元璋召集所有在京重臣,宣布推广新的盐法。

面对这个结果,中书省根本无从反对,也没法反对。

只是税务部略有些想法,胡惟庸觉得是不是可以把盐税纳入税务部范畴,由他们统一征收?

朱元璋冷冷道:“盐税暂时走长芦盐场的账,咱和北平都司,各占一半的股,有多少税,多少分红,自会算清楚的,到时候由内帑拨给国库,你们暂时不用操心了。”

胡惟庸讪讪答应。

一句话,算是打消了税务部的念头。

不过胡惟庸的这番话,却让其他人感觉到了不妙。

这孙子不会反水吧?

只要把税收转给他们,这家伙就要背叛大家伙?

无耻之尤!

应天朝堂,种种情形,不需要多说,有朱元璋镇着,想出事情都很难。

可离开了应天,似乎就出了麻烦,首先出问题的竟然是苏州。

朝廷向苏州运送食盐的队伍,遭到了一群人围攻,他们自称是苏州本地盐铺的,朝廷这么干,是不给他们活路,他们也只有拼了,要不把食盐拿回去,要不就要了他们的命!

双方对峙了许久,幸好有兵马赶来,才算是驱散了人群,把食盐弄到了苏州城。

可随即就传出来消息,说是谁敢帮忙卖盐,就等着倒霉吧!

刹那之间,盐虽然运进来了,竟然没有地方销售,简直咄咄怪事!

“苏州,又是苏州!咱早就说,上一次先生太手软了,没有杀干净,现在这帮人又跳出来作祟了。”

朱元璋气哼哼道,马皇后同样眉头紧皱,论起来,她对盐法的关心程度,一点不下朱元璋。

因为这个盐法可是有太子参与的,也算是朱标的功劳。

如果砸在了手里,岂不是有损太子名声?

“重八,先生思虑周全,新的盐法自然是好的。以你的手段,朝堂之上,也没谁敢明着反对……可出了应天,不过几百里,苏州就敢明目张胆反对盐法,确实是不能姑息!”

连马皇后都觉得要出重拳了,朱元璋也不会客气,调拱卫司的人,立刻抓人。

可就在朱元璋打算行动的时候,又从苏州传来了消息……就在食盐运到苏州的第二天,突然出现了一群女工,数量超过了五千人。

她们分成各队,三五十人一组,配合着朝廷兵马,断然出击,一个晚上,足足抓捕了七百多人。

这里面既有那些闹事的,又有背后怂恿的,然后全都送到了拱卫司周蕙娘那里。

这还不算完,由巾帼纺织厂的女工牵头,在苏州城设立了二十处食盐商行,直接开门销售。

她们设置了最高购买数量,要求不许重复购买,买了食盐之后,也不许高价转卖,只能自家吃。

这帮女工组织的竟然比应天还要好,这下子把老朱整不会了。

要是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群热心肠,又能干的人,那该省多少事情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