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坠子书(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各供销社都托她帮忙订货,先是县里,接着是临水地区,外地区她的同学也找来了,而且订货量越来越大。
这本来是好事,可当他们提出赊销的要求时,引起的悠悠的注意,这可是大事,八十年代中后期,多少国营企业就是因为三角债破产倒闭
悠悠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告诉了姥姥,姥姥又转告给胜男舅妈。于是,新的制度形成了,不论货物多少,一律现款提货。
进入7月,韩屯村的五百多亩簸箕柳,让石庙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买走了。当然,得他们自己收割。
韩屯村只是收割了生产堤上的条子,村里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晚上还是集中在地窨子里干条编,每天晚上都熬到十点多。
上了年纪的妇女,帮着服装厂打零工,这个活计比干条编挣钱。就连十多岁的女孩,晚上写完作业,也帮着订纽扣,剪线头。
今年“三夏”过后,村里来了两个瞎子说书,他们是梅庄村的两个瞎子艺人,说的是这里的传统曲目坠子书。由于说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盲人,人们习惯的说法就是瞎子说书。
他们是两口子,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因天生的双目失明,从小就拜师学坠子书,文革以前虽然辛苦,收入还可以,起码生活没问题。
文革开始,老的坠子书被列为“四旧”,又没有新的唱本,他们俩就待在家中,尽管有队里的补助,生活也相当的艰难。
79年改革开放,收音机里开始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现在,农村里有收音机的较少,一般人还听不到。
不过,说书的闻音知信,农村说坠子书的开始了。他俩把孩子交给家里人,就开始到处流荡着说书。
瞎子说书在农村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农村别说电视了,就是收音机也很少,娱乐生活极度匮乏。
按照农村的惯例,说书人住在场院里,由各家轮流送饭,报酬也是各家兑的,每天一元钱。麦后天热,吃住都方便。
十多年没听过坠子书了,看到他们两口子带着包袱和乐器过来,大伙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孩子们高兴的大呼小叫,“说书的来了,说书的来了。”
他们先找了村里的干部,询问让不让自己留下说书。看着大伙热切的期盼,几个村干部合计了一下,就让他们留了下来。并且定下了坠子书的内容:包公案,每天一元的报酬由村里同意支付。
几个热心的村民,帮他们把包袱放到场院里,并从场院里搬了桌子和凳子放到了大街中心,地窨子的前边。韩德库还是热心肠,跑里跑外的跟着张罗。
电工还专门扯过来两个电灯泡,说书人不用照明,是给大伙准备的。让大伙在听坠子书的同时,顺带着干条编。
吃完晚饭,村民都搬着凳子,每人携带一捆条子,围坐在说书人的周围。
男艺人坐在桌子后的正中间,女艺人站在桌子的右侧。桌子上放着个搪瓷茶缸,里面满满的一杯开水,桌子的前面放了个灌满开水的暖水瓶。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