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心愿(2 / 2)

加入书签

徐铮想了下,说道:“我这里用的还是挖坑的方式,具体方法是尽量在干燥的地方,挖深坑,把红薯放置其中,再加以稻草等杂物覆盖。”

“这么简单?”徐光启将信将疑的问道。

“其实也可以不用这么麻烦的,还有更直接的方法!”徐铮道。

“说来听听呢!”

“我们可以把红薯煮熟或者直接切片,晒干即可;或是切片晒干然后磨粉也行,这样保存起来要方便的多!”徐铮说的正是后世的“地瓜干”,城市孩子不容易见到,农村里比较常见。

徐铮停了下,继续说道:“也可以把红薯加热,熬制糖稀或粗糖,剩下的残余物还可以酿酒,这些深加工处理,总之好方法多得是!”

徐光启听的一愣一愣的,道“就这么一个红薯,还能吃出这么多花样?”

徐铮笑着点头,道:“是啊,总之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徐光启颔首道:“这倒是!”

“你这里好东西真不少啊,比我在天津那边搞的好的多!”不知怎么的,徐光启就竟然有点羡慕徐铮了。

徐铮道:“先生你可别谦虚了,跟您比,我这里可差远了!您可是我大明朝农业第一人!”

“这个马屁拍的不错,我收下了!”徐光启大笑着说道,“其实第几都是虚名,最重要的让大明子民不在忍饥挨饿才说我最大的心愿!”

“戚继光将军曾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做不做官我不是太在意,只要街上讨饭的少些,不再饿死人,我也就满足了!”

徐铮暗中竖起大拇指,心里赞叹道:这才是官,这才是知识分子!

徐铮道:“先生果然是悲天悯人,小子佩服至极!”

徐光启摆摆手,道“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说出来不是让别人佩服或者仰慕的之类的,只是本来就是这样想的。”

“不说了,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徐光启挥挥手,说道。

“好!”。

徐铮决定带着徐光启去看看蒸汽轮机,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徐铮提前考虑好的。因为徐铮知道,在近现代历史社会变革中,动力革命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从蒸汽动力到内燃机动力再到核能,这几乎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徐光启这个大明的科技带头人认识到这一点,才有能让政府在社会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到了玛丽工作的地方,发现玛丽不在,徐铮跟学员打听了下,学员告诉徐铮,玛丽去山下塘子里做实验去了。徐铮心里奇怪的同时又隐隐约约有着一丝丝期望。

由于要见女士,徐光启坚决要换过衣服再去,徐铮只好跟着徐光启回到住处,然后把早上的衣服再次换了过来。

然后骑上骡子,徐铮和徐光启沿着山路,没多大时间就赶到了学员说到的塘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