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皇太极的应对之策(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主将阿托勒,是一名甲喇额真,面对人心惶惶的盖州城,他也很是无奈,但是自己身为主将,总不能表现出怯意吧!

再加上皇太极给他布置的死命令,他只能选择与城共存亡,或者是投降明军。

投降明军自不用说,阿托勒深知自己做过什么事,所以即便是投靠的明军,恐怕也会被杀。

剩下的路,便只有反抗到底,看着这些人恐惧的眼神,为了震慑军心,阿托勒直接将金州和复州两城的守将拖了出来,给砍了头。

并且悬挂在城楼,告诉城头上的将士,凡是逃跑者杀无赦,一时间议论纷纷的守军,选择性的沉默了下来。

将盖州城的事情一切安置完毕之后,皇太极也不敢再呆在辽阳城,而是连夜返回了沈阳城。

回到沈阳城之后,皇太极急召八旗旗主和八旗贵族商议大事。

沈阳故宫凤凰楼上,依然是篝火燃起,只是刚刚被宰杀送来的牛羊肉,此时却被放置在了一旁,坐在篝火周围的一行人,连看也没看这些肉。

这些人都是满洲八旗的旗主和皇太极的清帝国的大臣,此时都是眉头紧皱,沉思。

只是这次的多尔衮并没有坐在皇太极的对面,而是坐在了皇太极的左手旁,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都明白,此时不是闹事情的时候。

同时皇太极也是借此告诉那些和自己对抗的人,至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该老实老实了。

经过商议,以往努尔哈赤的战术再次被搬上了众人议论的中心,无论是多尔衮还是皇太极都明白,单纯的防守,以现在己方的兵力,根本不可能防守的住明军。

同时,如果大军分散,更不能可能与明军对抗,所以皇太极和多尔衮以及八旗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于从旅顺而来的明军,采取防守的态度。

先以优势兵力,迅速将西宁堡方面的敌人绞杀,只要绞杀了西宁堡方面的敌人,盖州方向的敌人必定不攻自破。

然而,就在皇太极刚刚制定战术还未吃法之前,卢象升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其中一万多骑兵在天雄军参将王仁杰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对辽中附近的堡发起的攻击。

长胜堡被一举击溃,五百守军全军覆没,随后王仁杰命令大军再长胜堡驻扎,加固城墙,以防守前来支援的鞑子援军。

这边卢象升率领的步兵,携大量的辎重,经过了两天的赶路,终于在崇祯八年,十二日,由台安赶到了辽中,大军刚刚到底辽中,便迫不及待的发起的进攻。

辽中作为防守沈阳城的重要城池,里面驻扎了鞑子将近七千兵马,其中代善的正红旗就有三千人,余下额则是汉八旗蒙八旗的人。

守将则是正红旗佐领拜都,代善的心腹手下,代善自上次的事件之后,与多尔衮虽然还是联盟的关系,但是两者的猜忌也是越来越大。

为了以防万一,代善则命令拜都驻扎在这里,一旦有什么不测,则可以立即离开沈阳城。

正在辽中城内喝酒吃肉的拜都,突然听到属下马甲传来的紧急军情。

一开始还以为是明军的袭扰部队,顿时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当他到达城楼的时候,看到满地的帐篷和漫山遍野的明军士兵,一时间有些呆住了。

拜都震惊过后,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当即命人出城,将这里的战报汇报沈阳,并且请求援兵。

同时,拜都为了以防万一,立即让人加高城墙,准备守城的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不出拜都所料,明军经过过一夜的修整,再加上大量辎重的到来,明军将士开始了攻城。

明军八万大军,分属三阵,将整个辽中死死的包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拜都的脸色虽然依旧平静,但是眼里却显现出急切之色,因为他明白,以城内的八千守军想要防守住明军,根本不可能。

同时,虽然沈阳城距离辽中不过半天的路程,但他就不信,明军既然攻城,就不会没有打算。

沈阳方面,就在皇太极和八旗旗主,刚刚祭天之后,正准备出兵打击西宁堡方面的敌人的时候,突然长胜堡被夺的战报传了过来。

皇太极和多尔衮顿时大吃一惊,不由自主的同时喊出两个字。

“辽中”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正红旗马甲急匆匆的跑进了这里,只见他满脸大汗、气喘吁吁,不顾一切的向这边冲来。

“报,大汗,不好了。

辽中遭遇明军近十万大军围城,拜都将军紧急求援。”

皇太极的脸色已经开始阴沉了起来,现在的他感觉到自己就是小丑,被明军无限的玩弄,现在看来,明军其他两路的攻击不过是佯攻,辽中城此时主攻。

不过,皇太极明白,无论是不是佯攻,都要先把这两路明军给吃掉,不然敌人完成了汇合,到时候沈阳就真正危险了。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看向多尔衮,想了想,最好又看向代善。

因为辽中城驻扎的是代善的正红旗兵马,所以皇太极认为,让代善去,代善为了自己的正红旗实力,都会全力以赴。

想到这里,皇太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代善听令”

“大汗”

“命你,带领正红旗、镶红旗两旗兵马以及汉八旗镶黄旗,即刻前往辽中,接解辽中之围。”

“嗻,代善遵命。”

正如皇太极所想,当代善听到辽中被明军大军围困的时候,心里已经开始着急了,但是此时这么多人在,他也不敢表现出来。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