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美利坚攻略(10)(2 / 2)
为它提供动力的是一台福特GAF V-8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00马力。这点动力要驱动95吨的大家伙显然吃力,所以T-28天生动力不足,最高时速只有区区13公里/小时,行动缓慢还带来爬坡能力底下的弱点,其越野和跨越障碍的能力都不令人满意。
结果美国人脑洞大开的研究出了交错式负重轮,就是原时空二战德国常用的,被称为“后勤噩梦”的交错式负重轮。
至于德国人为什么要用这种能逼死后勤的负重轮结构,因为当时的扭杆系统是新科技,30年代才在汽车上采用扭杆悬挂,在1934年才首次出现采用扭杆悬挂的坦克。
对于德国来说,最早在二号D型和二号E型上测试过扭杆,在三号坦克上才正式大规模使用扭杆悬挂,但是在实战中故障率很高,被迫在四号坦克上又返回板簧悬挂的技术路线。四号的板簧悬挂在当时也是非常成功的设计,从最初的A型到后期的H型,重量提升了40%悬挂却没有换过,对比之下T-34-76到T-34-85重量提升17%,谢尔曼从最初型号升级到M4A3E8重量提升了30%但是悬挂换了(HVSS)。
因此在设计五和六号坦克的时候,设计师对于自重如此大的坦克悬挂没有信心,只能采取交错负重轮系统。因为交错分布负重轮,再加上双扭杆,可以做到在同样的车身长度上布置尽量多的扭杆,那样分布到每条扭杆上的负重就会变小,而扭杆的质量就不需要太过要求。
而且在总重不变的情况下多加负重轮可以减小单组负重轮的载荷,但总车长毕竟有限,负重轮太多了肯定排列不下,所以负重轮多了单个负重轮就要小,负重轮小了悬挂行程就很难做大,而且小负重轮接地压强也大越野性不好,同样行驶速度的时候小负重轮转的圈数多寿命差,所以大负重轮总是好的。
交错式负重轮即可以做到单组负重轮尺寸大,又可以在有限的车长内放下最多的负重轮,单纯对于悬挂系统设计来说可谓是完美解决方案。
加上二战时期德国缺乏橡胶资源,当时老虎、黑豹这种吨位必须得上大尺寸空心负重轮才好给负重轮上橡胶,多组数的交错负重轮降低对地压强后,还能延长负重轮和负重轮橡胶的使用寿命。
而这时空的雅尼克压根就没想过用这种负重轮结构,没成想美国人却无师自通,用在了自家的T-28上。当雅尼克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笑死。
不管怎么说,当听到这款重型坦克歼击车的防护性能数据后杜鲁门稍稍按下心来。在他看来这款歼击车足以碾压德国人的坦克。“那这款歼击车开始生产了吗?”
马歇尔点点头。“是的,副总统先生。这款歼击车已经进入生产状态。只是生产速度不太令人满意,最快也是两天一辆。”
“……”杜鲁门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个生产速度确实有点慢。两天一辆,一个月只能生产十五辆?“能不能减少其他坦克的生产,多生产这款T-28?”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