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邬胜男顿时来了精神求订阅(2 / 2)
主要考虑要是课题组发生意外的话,第二天基本也就发现了,然后有两天的录像,基本也能找到原因了。
而且之前邯丹、张疆实验室没装摄像头,也没有说出现过什么严重的问题,因此这个摄像头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环视了一圈,许秋觉得这里总体看上去稍微有那么些实验室的样子了。
不过,既然是验收工作,还是要做的细致一些。
现在发现问题,还可以返工、改工,要是等之后搬迁过来,才发现问题,那就有些麻烦了。
许秋一一检查每个水管的管路,有没有通水,还有电线、插座之类的有没有按照之前图纸设计的想法做好。
最终,验收完成,没什么问题,许秋满意的点点头。
看来魏兴思远房亲戚这个身份还是有点用处的,毕竟化学系那边是提前和小吴他们预约好的,现在小吴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他们的两间实验室基本装修好,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
就是稍微有些瑕疵,他们施工完成后没有帮忙扫地、拖地,地面上现在有一层灰。
当然,这都是小问题。
现在已经搞定了装修,剩下的通风橱和气体管路就比较好解决了。
通风橱只需要把柜体、风机拉过来,和原先留下的水路、电路、通风管路对接即可。
气体管路同理,之前已经规划好了位置,他们人过来直接装就是了。
至于说张疆那边实验室的几个通风橱、实验台该怎么解决。
这个系里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在搬迁完成后会由院系接手。
这倒是方便了不少,毕竟像通风橱、实验台这种东西,又大又沉,主要构成部分就是铁皮、木头和塑料,不怎么值钱,搬起来却很麻烦。
而且,张疆那边的实验室就比较大,当时设计的实验台也都比较大,现在搬到江弯的话,也很难放得下。
现在院系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倒是不用纠结,只需要把仪器、试剂什么的运过来就好。
不过,话说回来,仪器还好说,试剂中可是有不少像正丁基锂、浓硫酸、锡试剂、氟试剂、有机氰化物之类的危化品,搬运起来可不容易,到时候就不知道学校或者院系会怎么处理了。
周四,莫文琳那边已经完成了许秋指定的任务,“对六种新的非富勒烯体系进行性能摸索”,给体材料她用的是H43和J1,得到的结果和许秋在模拟实验室中的结果趋势相近,当然总体的效率数据比模拟实验室中低0.3%-0.5%左右。
于是,许秋再次拉着有机光伏五人团队讨论了一番。
许秋首先起了个高调,侃侃而谈道:“我们的运气还不错,六种材料中,三种侧链优化的体系性能都提升了,另外三种中,IT-M的性能也比之前IT-DM高,可以有好几篇文章写。”
随后,许秋话锋一转:“进一步的优化,我打算合成IDIC-4F以及IDIC-M,这个任务交给邬胜男你来完成,没问题吧。”
邬胜男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点点头道:“没问题。”
许秋内心给博后学姐点了个赞,她还是蛮听指挥的嘛,随后继续说道:“至于这六个新体系文章的归属,我一个人肯定吃不下,打算分给你们几篇。”
对此,莫文琳、陈婉清和韩嘉莹倒是没太大的反应,她们现在每个人手头平均都有两三篇文章在写。
邬胜男顿时来了精神,她可是博后,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大概率要在科研圈混一辈子的,文章肯定是多多益善。
毕竟,博士毕业后如果不找工作,而是找了博士后岗的话,就会少了一轮关键的校招,之后再转行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基本只能自己社招海投简历或者内推。
按照正常的时间来算,大一18岁入学,四年本科,六年硕士、博士,两年博后出站,等出站了人已经30岁,这个时候没有丝毫工作经验,又没有家业可以继承,基本只能走高校教职的路子。
高校教职,自然是学术成果越多,越容易进好一点的高校。
虽说现在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圈子算是红海,想要去好一些的高校,比如重点本科、双一流之类的,招聘模式都是类似国外“助理教授”那种,六年达到XX条件,非升即走,但是没有学术成果的支撑,连进入这些高校的门槛资格都没有,可能只能去二、三本或者专科挂职混一混了。
而科研这个行业,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如果教职找到了二、三本、专科里,且不说能不能招到研究生帮忙干活,因为不是所有高校都有硕士点、博士点,就算能招到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大概率也比不上重点本科、双一流。
没有好的生源,想要出成果,就只能靠导师自己,就会非常的困难,文章多半难产,文章难产就无法晋升或者跳槽,然后生源一直差劲,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总的来说,导师、学生都是互相成就的。
这也是平台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因为只要考的好,就能搏到一个高的起点,身边都是优秀的人,自身变得更好的几率比较高,近朱者赤嘛。
像魏兴思组里的段云、田晴、陈婉清包括新来的孙沃,虽然看起来好像有些混,但那是和组里许秋、吴菲菲这样顶尖的人才进行比较,如果放在普通课题组的话,可能也是顶梁柱的级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