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棉布专卖(2 / 2)

加入书签

毕竟这也是需要行政成本的。

这些大宗货物专卖之中,盐铁茶马这四项,是最容易达成的。

毕竟这本来都是在朝廷官制之中,甚至可以说,管制程度要比所谓的专卖要强大的多了。

王恕在苏州调查之后,在所有大宗货物之中,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棉布与丝绸。

因为这也是江南最大宗的货物。

所谓,江南衣被天下,并不是假的。

而且这两样征税的时候,最容易征税的就是棉布。

无他,丝绸的种类其实有很多种的。

什么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等。

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高等货色,就好是蜀锦一样,很多时候,一寸蜀锦一寸金之说,这说明了蜀锦的珍贵,但是江苏所产的丝绸,有很多是不下于蜀锦。

但是这样的珍品反而不容易征税。

因为货物量不大,很容易逃税。

只有中低等的丝绸,还有棉布才是最佳的征税对象。

王恕从各地海关与钞关的征税资料与各地其他少府,锦衣卫,东厂的各种资料之中汇总之后,最少王恕可以查看的棉布数量在于一亿匹上下。

这还是大明官府对各种棉布不完全的统计,如果从源头来算,这个数量还要翻上一倍不止。

而棉布每匹的价格,因为质量不同,在于三钱与五钱之中徘徊。

也唯有这么大的市场,才能让棉布产业之中,有徐家这样的大富豪迅速的崛起。

王恕即便粗粗估算,哪怕每一百匹棉布加银一两。

这也是一百万两了。

如果真做到毫无遗漏的征税,单单这一项,最少能为大明增加三百万两的赋税。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诚然,而今的产业局面之中,棉布是大明最大的产业之一,关系到山东,江苏,浙江上下游好些地方。

但是并不说,其他各部产业就比不过棉布产业。

从这个角度估算,如果能够做到十几种大宗货物专卖的话,大明最少可以增收一千多万两银子。

而且棉布生产是比丝绸更加集中话的。

江苏虽然产棉花,但是大明最大的棉花产地,还是在山东。山东棉花大量南运,这种生产资料更多控制在很多工厂主上,而丝绸很多是小农生产,当地的蚕茧,从养蚕到丝绸,一条龙一个女的都走了。

总不能让吏员深入每家每户去征收一点点赋税,根本是得不偿失的。

而各种纺织厂却是跑不了和尚跑不了庙。一抓一个准。一家征收的税银就不少,如此也大大减少了行政成本。

如此一来,再加上之前的盐税海关税等等,大明商业税收就能远远的超过了农业税收了。

王恕理清思绪之后,就召来陈钺,将这一个想法说了出来。说道:“首辅要求大宗货物专卖,但是此事不可轻动,我在江南这么多天,决定以棉布专卖为试点。进可攻退也可守,刚刚开始,也不征收太多赋税,就以太祖之制三十税一吧。”

“陈大人,以为如何?”

陈钺自然不愿意与王恕唱对台戏,但是有些事情,他也必须提前与王恕说清楚了。他沉吟片刻,说道:“大人,其实各地织机并非不收税,地方上已经按织机征税,每一张织机每年数钱不等,看形制而定,如此一年可得银数十万两,乃丰江苏府库。”

“必须欲加税棉布,此事不得不考虑。”

王恕皱眉。

这就是地方大员在很多事情上的权变之权。

纵然王恕久任地方,之前才从湖广巡抚上迁过来,但是湖广与江苏虽然都一省,内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些湖广有的税种,江苏是没有的。

有些江苏没有的税种,湖广是没有的。

而今也知道为什么陈钺能提出开辟江北棉田,甚至不用朝廷拨款的原因所在了。

江苏实在是富。

王恕沉吟片刻,说道:“无妨,只要他们纳引之后,从此过各地钞关,就不用纳税,这也是一大好处。”

陈钺听了,也只能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