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人情(2 / 2)

加入书签

“他叫沃纳·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曾经担任过吉米·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民主党人,目前是“米国犹太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的理事。” 索罗斯答道:“而我之所以肯定他会帮你,是因为他对华夏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感情,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在卡特总统任职期间实现了米国与华夏的关系正常化,当然据我所知他本人确实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为,沃纳·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曾经得到过华夏最无私的庇护。”

“你是说,这位沃纳先生,曾经住在华夏魔都?”

“是的,他在华夏魔都整整住了8年,从13岁到21岁,可以说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那里渡过的,我曾经听他说过,那是他这一生之中,最值得记忆的8年,他还说,魔都,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原来如此啊,谭振华心中感叹。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1938年11月9日,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了反犹狂潮,原来居住在东欧的犹太人感受到了威胁,开始纷纷逃离,而当时的欧洲大陆已经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以庇护他们的安全之所,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在那里,有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座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工作证明即可进入的大城市——华夏魔都。

而通往华夏魔都的签证,是当时犹太人能够获得逃离欧洲的唯一一种签证。

因为,在维也纳,有一位名叫何凤山的华夏大使,他是所有驻维也纳的一百三十多家使馆中,唯一愿意为犹太人提供签证的外交官。

而何凤山先生也因为他的这番义举得到了全世界犹太人的尊重和缅怀,他的名字被刻在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中被所有犹太人永远瞻仰,2000年,以萨政府追授已于1997年仙逝的何凤山先生“国际义士”荣誉称号。

经不完全统计,有大约2.5万名犹太人在得到了何凤山的签证后,通过各种途径抵达了魔都,在这里,他们没有遇到他们在欧洲普遍遭遇的白眼和排斥,在这里,他们感受到的是平等的对待和无私的帮助——就像他们是多年的老邻居一样。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就如所有的原住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一日三餐不停地奔波,偶尔闲暇便互相串门聊聊家长里短。这是司空见惯的平民小日子,但对于这些逃难而来的犹太人来说却弥足珍贵,因为相对那些留在欧洲并住进了集中营最后走向了毒气室和焚化炉的同胞来说,他们无比的幸运。

而这,也成为了他们这一生中不能忘却的珍贵记忆。

“埃里克,你既然知道他曾经住在魔都,当然也应该知道他曾经经历过什么,所以,我才说他一定会帮你。”

索罗斯的话打断了谭振华的思绪,而后者则冲着他微微点了点头道:“那么,索罗斯先生,您愿意为我引荐这位沃纳·迈克尔·布卢门撒尔先生吗?”

“是的埃里克,他是我的朋友,我会为你打个电话。”索罗斯道。

谭振华再次点了点头,站起身微微欠身道:“索罗斯先生,我必须得说,我非常感激您给予我的帮助,不管我与沃纳先生最后的会谈结果是什么,我都欠你一个人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