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前后两小时的差异(2 / 2)
“尸僵已经完全形成,全身关节僵硬,达到高峰。”正负责将死者的衣物褪下的凌平试着动了一下死者的手指关节,不用力去掰的话完全无法扳动,“从这一点来看,死亡时间应该至少在十二小时以上。”
“十二小时以上,那就是……昨晚的九点。”解剖时为了防止污染所以是不能戴手表的,三澄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推测了一下死亡时间。
“九点钟如果没有下雨的话,就有移尸的可能了。”
“难道是杀人抛尸?”久部又发挥起了自己那点并不算优秀的推力才能。
“虽然几率确实比较大,但也不是绝对的。”三澄解释道,“大阪那边前几天就有这样一起案子,一个到风俗店去消费那种服务的老年人心脏病发猝死,风俗店怕担责任就把死者的遗体抛到河里,当时警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出原委。”
“而且这名死者,身上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外伤,没有明显的窒息征象,不能排除猝死的可能……”三澄摇了摇头,“不说这个了,在解剖前不能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然就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现在,开始解剖。”
在将死者身上的衣物尽可能保持原状地褪下后,凌平为这名死者测量了尸温,显示为26度。
“春秋季节遗体的体温一般是前十小时每小时下降一度,后续每小时下降零点五度,一直到与室温齐平。”三澄看了一眼温度计,“现在的室温是17度,所以死者的死亡时间还在可以计算的范围内,以正常成年男性37度的体温来计算的话,大概是……”
“十二小时,和尸僵表现的特征基本符合。”凌平说道,“但是尸僵程度似乎更深一些,或许可以把时间再向前推进一到两小时。”
“还没有计算昨天下的雨,虽然这具遗体似乎并没有在雨中被雨水淋到,但下雨时的气温一般要低于正常情况,尸温下降得反而会快一些,也就是在十小时到十二小时中间。那这样的话,死亡时间大概是昨天晚上九点以及之后的两个小时……”三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死亡时间应该在九点之后。
“但是尸僵现象在潮湿的环境下是会发生得比较缓慢的,也就是说这具遗体如果真的暴露在下过雨的环境中,那尸僵反而会发生得较为缓慢,在推测死亡时间时还需要进一步向前推测。”凌平说道,“我觉得死亡时间在九点之前的两个小时比较合适。”
“出现矛盾了吗……”三澄有些烦恼地歪了歪头,“总之暂时把死亡时间定在昨晚九点前后两小时之间吧,死亡时间判定这种事情本身也是很模糊的。”
法医学中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很玄学的事情,多数情况下会采用组织化学dna变化、胃肠排空情况、尸体现象以及周边环境这几种方法来判定。但,这几种方法都有很大的缺陷或者说不确定性。
首先是尸体现象法,这就是法医一般使用的通过尸温变化、遗体的超生现象、尸僵与尸斑等死后发生的变化来判断死亡时间。这种判定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直观易得,但缺点就是经常会被环境影响,比如环境温度的高低和致死方式都是会影响以上提到的种种现象的。
在环境影响因素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判定的死亡时间大致会有两三个小时的误差,看似很大,但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