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2 / 2)

加入书签

其实也是侧面教母亲如何穿着打扮。什么衣服套什么鞋子,什么场合应该穿什么服装。

而父亲这边,则是对下棋生起了很大的兴趣。他去书店把围棋、象棋、跳棋等一股脑地买了回来。每学一种,回来就缠着曾文芳对弈。曾文芳也不嫌弃父亲的棋技,每次都乐呵呵地跟他下。

次数多了,王娟英也学到了一点门道,也缠着曾国生教她下棋。

夫妻二人本就是聪明人,只是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机会学习。如今得了这些个机会,如饥似渴,学得不亦乐呼。

“爸、妈,你们太聪明了,才来东湖十多天,就已经学会了不少东西。再学半年,沈琅叔叔见到你们,肯定会慨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你就吹吧,我们哪有这么厉害!”

王娟英心里高兴,脸上却嗔怪女儿给他们高帽子戴。

曾国生则笑眯眯地道:“我们本来就是聪明人,只是以前没有机会读书。如果我们生在富贵之家,肯定也能考上大学。”

话说到这里,曾国生也有些惆怅。是啊,如果那个时候,他没有被换到曾家,如今他会做什么呢?教师?医生还是国家干部?总之,无论干什么,都不可能做农民伯伯。

不过,就如大女儿所说,如果他没有被换到曾家,就不会娶阿娟,更不会生下三个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从这可以知道,他与阿娟、与三个孩子都有缘分。既然有缘,那他就要珍惜这份缘,做妻子儿女的依靠。

曾国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豪情壮志,学起东西来更加刻苦。

文峰听说了父母的事情,也经常打电话来鼓励他们,只要周末能抽空,他就会回东湖。还带着父母到工业园那边的大道上,亲自教他们开车。而文雪,则是周五下午就回东湖,周日下午才乘车回阳光县城。

“以前总是放不下家里的田地、青山镇的批发部,如今一家人能这样经常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曾国生如是感慨,夫唱妇随,对这样的生活,王娟英自然也觉得十分满意。

第三百六十四章 存款

只是,满意是满意,夫妻俩还是担心他们学这学那,又不挣钱,会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

曾文芳理解父母的担心,他们一辈子勤俭节约惯了,一旦过上这样只花钱不赚钱的生活,难免会担心。

“爸、妈,你们看看,这是我们家的家业、存款,多着呢,担保你们一辈子也花不完。”

曾文芳干脆把一大袋的房产证、银行存折等东西搬出来。

“啊,怎么买了这么多房子?存折里的钱也不少,芳儿,你不是刚买了房子和车子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存款?”

曾国生与王娟英翻看着这些东西,又惊又喜。

“爸、妈,这里其中一本存折里钱是近段时间毛织厂、服装店、还有休闲农庄的收益。另外一本,是我为你们存的养老钱、还有弟弟娶媳妇的聘礼、妹妹的嫁妆。从读高中开始,每个月我都会存上一笔,以后还会一直存。”

“啊,还要存?这里已经不少了。”

批发部的账目,都是王娟英在结,但是,她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的一笔钱,她一个零一个零在数:“1,2,3,4……哇,竟然七个零,芳儿,到底是50万还是500万?”

“妈,是500万!”曾文芳笑道,50万她都不屑于存。其实,这其中的350万,是她上次买了两个股票,然后抛掉拿出来的钱。

投入50万,拿出来时就变成了350万。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她还在等机会多做几次。之前,是因为本钱太少,后来,是因为太多地方要用钱,她没有多少闲钱。除了第一次买原始股,之后,她都只是偶尔把一些闲钱投在股市里。

这笔钱,她不打算动,她想着,做生意毕竟有风险,她也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资进去,家里有老有小,总得留有存款。

也正是因为如此,上次建厂不够钱,她才宁愿卖掉一块地,也不愿意动这笔钱。

“芳儿,我们家有这么多产业吗?”

王娟英疑惑,就是再开十年批发部,也赚不了这么多钱。毛织厂那边,她也有些了解,肯定赚不了那么多钱。

曾文芳知道父母对自家的产业没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她在股市上捞了好几笔大钱。不过,只要父母知道自已家里存款足够,他们不干活也没什么关系就行了。

“爸、妈,这些产业还不包括弟弟公司挣的。文峰自从在省城读大学,也与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听说也挣了不少钱,不过那些钱都用在拓展公司上了。

如今,他与文权还组建了两个工程队,这事你们不是知道吗?自从组建以来,他们工程队的活一直不断。再经营一年,就能成规模了,到时候,就可能会成立一个小型的房地产公司。

爸、妈,这些年最热门的就是房地产业了,如果发展得好,以后弟弟的房地产公司会比家里所有的工厂都挣钱。”

王娟英更为惊讶了:“啊?那我们不是要成为千万富翁?”

曾国生听着她母女的对话,笑了:“如今我们家的产业何止千万?存款就500万,那张存折的流动资金也有几百万,还有渔港、荔园的房子、地皮。咦……”

曾国生说着说着,拿着一本房产证惊讶不已:“芳儿,你在京都也置下了房子?”

“是啊,我买下了几套不值钱旧房子,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京都的地皮。我们到时候可以选个合适的地方拆了重建,建一栋跟青山镇家里那栋一样的来。也可以卖掉,换了钱在别的小区另外买两套房子。”

“难道你早就知道沈家这事?”

曾国生觉得,如果女儿不知道沈家的事,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买房子?

“爸,之前,我买房子并不是想在那里住,而是一种投资。前几年,京都有些比较偏僻一些的房子很便宜。但是,以后,京都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那些原来偏僻的地方,因为被规划成区,那里的房子与地皮也会随之升值。

省城的西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海州最旺的地方是东区的老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去了省城,东区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便只好往西区发展。

因为规划好、小区的配套设施也比老城更好,又有许多市政单位迁到西区,所以,西区的房子反而比起东区那边更贵。只可惜那个时候我们家没有那么多资金,不然,我肯定会在西区那里买块地皮。

我在渔港、荔园的一些乡镇买地,也是因为如此。因为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渔港市中心与荔园市区的容量不够,一样得往周边乡镇发展。

你看,如今我们芳华家具厂那边,工厂多了、工人多了、街道繁荣了,房子、地皮当然会升值。京都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事先知道我们是沈家人呢。”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