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诺贝尔奖晚宴上的意外(1 / 2)

加入书签

三月智能奖得主如期在《三月人工智能发展》期刊的官网上公示了出来。

公示之前,自然已经有工作人员给获奖者提前打过电话了,这一块的沟通很顺畅。

对于获奖者而言,大体反应还是很惊喜的。

不说别的在华夏货币越来越坚挺的年代,三百万奖金已经有足够的诱惑力。虽然数学奖跟物理奖有两到三个人来分,但即便三人来分这笔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毕竟不是每位在科研层面有成就的教授都是亿万富翁,像宁为这样本身就是亿万富豪的科学家以及类似于佩雷尔曼那样完全不在意钱的数学家都只是少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月奖虽然现在名声不显,但哪个奖项不是这么过来的呢?而且三月奖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主要由人工智能判定的奖项,如果未来三月奖真的能成为堪比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样的奖项,作为第一批获奖人也是要写进历史的。

学界对这件事应该还是有关注的。比如,三月获奖名单公布当天有不少科学向的西方媒体通过官方社交软件转载了这条消息,还用上了期刊官网的截图。但影响并不算大,比如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这条消息后,下方的评论大都是许多“?”。

“三月奖?这是什么奖项?”

“华夏的世界性科技奖么?好像没什么印象。”

“三月……所以是人工智能的奖项么?”

……

这当然不算一个让人兴奋的回馈,大概是一年多的时间太久了,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当时三月正式公布时带来的震撼。资讯太过发达的时代,没有持续性的热度,很难让人们保证记忆不会缺失。

跟西方仅限于一些科技向媒体关注这一消息不同,华夏到是各大媒体都很给面子。在三月奖公布之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许多媒体甚至还将三月奖的来龙去脉重新编辑成了文本,甚至在网站用大标题放了出来。

效果其实也是有的,不够负面居多,比如作为一个华夏的世界性奖项,为什么第一届获奖者大都是国外的科学家,甚至华裔都没有一个。

其实宁为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他看过三月综合评分,非常了解国内也有年轻科学家进入了候选名单,不过三月奖属于面向世界的奖项,不管是得到的推荐票数,还是三月通过各项维度评定的加分,的确没能进入第一梯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宁为也深入分析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不是华夏国内科研水平不行,主要还是数学、计算机跟物理领域,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一些论文的综合引用排名加成跟推荐加成过低造成的。尤其是这些理论创新向的研究,暂时的确稍稍落后。

同时也因为就目前来说三月奖目前奖项过少,去年很多华夏领先的科研领域,暂时还没设置奖项,这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不过这些到都不是问题。

本来第一年评定三月奖就是以稳为主,目的是找出一套行之有效且能被学界跟大众都认可的评奖流程,能有条不紊的将三个奖做好,来年就可以按照既有的套路来增设各类奖项,宁为最终的目标是将三月奖建成一个世界性的综合性科技奖项,将一些综合学科也容纳到奖项评定之中,以弥补那些百年大奖的不足,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

比如专门的生物医学工程奖、纳米科学奖、新材料奖、航空航天奖……在增补中,逐渐增加三月奖的影响力。

所以对于华夏网络上批评的声音,在宁为的要求下,整个三月基金会系统都选择了冷处理。没必要解释什么,做得好就是好的,做得不好就迎头赶上。

基础或者说理论学术的进步一般不会立刻涉及到应用领域,就好像1900年量子物理的概念便已经横空出世,但真正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已经是六、七十年之后了。至于量子化学、量子动力学、量子信息、量子电脑、甚至量子遂川效应开始影响到半导体制造,都已经是量子力学被提出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总之问题不大。

冷处理自然也代表着不会有太大热度。基本上热闹了一天之后,即便是华夏网络上对于三月奖也没有太多的讨论了。就连官宣获奖者的官网除了公开奖项当天,流量比平日多了大概百分之三十外,第二天便迅速回落到往常的水平。毕竟一个新冒出的奖项跟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不大,更别提其中还没有什么华夏科学家。

不过宁为到也不太在意这些,他也从没想过能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刚设立的奖项而言,这种受关注的力度已经是个梦幻般的开局了。起码在全世界混了个眼熟,实际情况是在科研领域哪怕是学术界公认有几十年历史的世界科研向大奖,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依然是极为陌生的,比如巴尔塞奖、克雷夫特奖……

重点其实还是在颁奖典礼,这也是宁为提前就要邀请许多学术界大佬跟科技圈大佬到场的原因。

颁奖典礼上,三月将会向全世界公布其评奖的维度跟体系,这很重要。除了告诉学术界整个评选加分过程,表明三月奖将永远是最为公平的科研奖项之外,更是为了再次秀一下强人工智能平台的肌肉。这么做也是为了接下来由燕北数学研究中心旗下人工智能学院筹办的第一届世界强人工智能构建跟发展大会做准备。

宁为正在一步步将曾经的想法变成现实。

世界性的大会跟期刊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计算机领域,大会很多时候比期刊更为重要。毫无疑问,拥有三月的宁为筹办的人工智能大会,目标就是办成每年一度的世界顶级会议。

宁为打算在三月颁奖典礼上宣布在当年十月举办的这场顶级会议。并在颁奖典礼后同步上线大会官网,并开始接收会议论文。

因为这是第一届会议,所以筹办期宁为要整整七个月,因为是第一届会议,所以需要有名人效应,来让有志于人工智能研究的孩子们愿意投稿,保证会议上有质量足够高的论文,一次来确定会议的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这每一环都很重要,所以哪怕是掀桌子,也要把颁奖典礼办好。

当然从这些环节来看,其实三月奖现阶段是否在普通人群中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并不重要,在宁为看来,三月奖坚持评定五到十届之后,才是真正跟那些国际性大奖比肩的时候。

然而显然有人并不这么看。

……

瑞国时间,2025年12月10日晚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准时举办。

有人曾将每年的诺贝尔晚宴称之为人类最强大脑的晚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毕竟能受邀参见晚宴的,都是人类社会站在金字塔顶尖的那部分人,大家穿着隆重的晚礼服,来见证人类科学的进步。说是晚宴,也的确提供菜品,但吃些什么大概没谁去关注。

这种场合其实更适合萌新结交大佬,大佬结交更大的大佬。顺带着瞻瞻获奖者的风采,学习一下获奖者如何发表感言,顺带着畅想一下当自己拥有这个机会站在台上发言时,应该说点什么。

当然这着实很难,全球七十亿人,每年能拿到诺贝尔奖的不到十个人,这其中还包括了莫名其妙到至今没人搞定评选逻辑的诺贝尔和平奖……

跟诺奖大佬打好关系,毕竟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自动获得在各自研究领域推荐候选人的权力。

今年的诺贝尔奖晚宴其实也跟往年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盛大的晚宴,高素质嘉宾,主持人开始宣读获奖者的贡献,开一、两个幽默的玩笑,惹来会心的笑容,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奖者登场,发表感言。间隙还有交响乐队助兴,让人们在欣赏获奖者英姿的同时,还能领略到高雅艺术带来的视听盛宴。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跟往届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在于,由负责评定诺贝尔物理跟化学奖的瑞国皇家科学院组建的五人诺贝尔委员会委员之一,瑞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斯·库尔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三月奖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