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四章 宣威布德民大悦十五(2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这也是隐形的贪腐成本。一旦被抓,钱财尽失,就连过去付出的努力也都白费了。

在民间商行没能与国家机构展开人才竞争之前,朱慈烺着实有些肆无忌惮。

朱慈烺有个优点,从来不将人想得太笨。他没想过自己挖坑,别人一个个会跳得十分愉快。对于《宗族法》的推广,他决定看任丘的效果,一旦合适就用国家力量强制推行,只要不突破临界点就没有问题。

让朱慈烺意外的事,不等他下令,河间府其他各县已经闻风而动,而大部分宗族则表现出了热忱欢迎的姿态,真正抵触的宗族少之又少,最后也随了大流。

朱慈烺很担心是民政官员为了政绩,下了猛手,又派了人四处巡视,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实在是许多宗族主动找到官家,要求效仿任丘制度。

眼下并没有人意识到族权与皇权存在矛盾。在所有人眼中,皇权是理所当然天下第一,神圣不可侵犯。

宗族内部的矛盾却是存在多时。

控制了祭祀权、在宗亲中有极高影响力的族长,与控制着实际生产资料的房长之间的矛盾;受大宗欺凌的小宗,以及仰仗小宗鼻息的大宗,彼此之间存在的矛盾;想摆脱宗族约束却又不愿失去宗族庇佑的宗人,与深感对宗人缺乏约束力的族长之间的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双方,在自己掌握着强势力量的时候,都希望强者为尊。在自己处于弱势下风的时候,又希望向官家讨个说法,让外人来评评理。

在大家无法平等地坐在一样高的椅子上时,索性全都坐在地上。

秉持着这种想法,各氏宗族纷纷往朱慈烺的坑里跳,生怕自己跳得晚了。

又因为朱慈烺放开了对立祠堂的限制和保护,降低了门槛,许多大宗族甚至因此分裂出来了新的小宗,自立祠堂,开枝散叶去了。一些在当地缺乏底蕴的家族,也能够借此机会立了祠堂,开宗续谱。这些人自然也都成了《宗族法》的坚定支持者。

唐太宗行科举而自得:“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

朱慈烺此时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坑”也是能大受欢迎的。

在一片称颂声中,朱慈烺的车驾终于缓缓前行,离开了任丘县这个特产苇席的地方。

除了意外地收获了一批苇席之外,朱慈烺也知道了有人要垦荒白洋淀。

这种垦荒一般被当地官府支持,也是朝廷增加田税的重要途径,但既然此地有发展第三产业的机会,自然要在政策上有些偏斜。

“开林垦荒与填湖开地都是好的,”朱慈烺充分肯定了农民的拓展意愿,“但是天下生态,不能光有农田,一样要有湖泊湿地来分水蓄洪。现在为了几亩好地把湖填了,以后受了灾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大理寺正好考虑一下,如何出台一部《皇明自然环境保护法》,粗略有三点:可以开山,不可毁林;可以垦荒,不可填湖;可以狩猎,不可令其绝种。”

如今粮食异地供给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即便四百年后华夏大地人口十数亿,主要的产粮区也才五个。以现在大明的人口,即便根据太祖开国时的八百五十万顷来算,配合外购的粮食,也足够所有人维生。如果按照万历年间的统计,全国耕地在一千一百余万顷,那么更不至于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形。

关键在于歉收、绝收,以及分配不均。

朱慈烺决定从影响最大的“分配”上下手,对于新开田土也就不甚上心了。如果分配问题不解决,哪怕开再多田地,也会有人饿死。现在这样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服务业,让商品流通更加便捷,加快资本累积。

“殿下,天下承平,人丁日多,没有足够的田亩如何养活人口?”

“天下太大了,有得是地方给百姓种地收粮,何必要破坏祖宗留下的青山绿水呢?”朱慈烺话中有话。

一旁的冯元辉突然想起自己说过的安南、占城之粮,心中一动,暗道:莫非殿下真有外拓进取之心?到时候做个天高皇帝远的百里侯却是不错啊!(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支援啊!感谢大家支持,周末愉快~~~~~~~~~~~!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