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如今,裕王和李清漪的话题再也不仅仅局限于赏梅饮酒这般风花雪月之事,有时会那些时事或是朝事拿出来说。他是真的把李清漪当做那个可以完全信任,与他一同分享生死荣辱的那个人。

而且,这一年也的确是多灾之年。

正月里皇帝方才借着给事中张思静等的贺表上失抬“万寿”二字而把人打了一顿,给满朝的言官好一个没脸。

要知道,大明言官由十三道御史与六科给事中组成,权力极广,上可以规劝君上下可以监察外官,“以其极清华之选”而与翰林、吏部并称为四衙门。然而,到了今上这里,这言官越发不好做了,动辄得咎,廷杖、除名、贬谪、下诏狱种种不一,简直是斯文扫地。

公卿之辱,前所未有。满朝皆是噤声,傲骨尽折,只知谄媚君上。

二月里,倭寇来犯,苏州、松江等地先后失守,连连败退,官兵战死者不胜其数,百姓流血成河。皇帝大发雷霆,连一贯深受宠信的严首辅都被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素来不关心这个的裕王都听闻此事,上山来时与李清漪提了几句:“南边听说乱得很,连连打了几个败仗,父皇都气得发了火。”

李清漪给裕王倒了杯茶,随口应道:“倭寇之患,大半皆是因海禁而起。”

这是一针见血的实话却也不好多提,毕竟海禁乃是太祖之命,裕王作为后辈子孙总不好违命议论。他稍作沉吟,还是转口说起其他来:“海禁之事一时半会确实是难解,如今朝中正为王直的事吵呢。听高师傅说,都快打起来了。”

说起王直,却又有一番故事。

王直此人真名乃是汪直,本是做些海上买卖的生意,后来因海禁渐严,便又做起了海盗,纠结人马占了萨摩洲(日本)的松津浦,自称徽王,实乃此时的海上霸主。但此人对于朝廷倒也心存期望,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挟官府,开港通市”。故而,朝中总有争议,有人觉得‘王直可用,可以招抚’;也有人则是抱着“胁从之贼可以招抚,首恶之贼决不可招抚”之论,不肯妥协。

李清漪听到这里,抬眼去看裕王,微微一笑:“那殿下是怎么想的?”她身上穿着蓝白道袍,乌发束起,头上戴了顶竹冠,清丽秀美,飘逸出尘。一笑之间,仿若天际倾倒在湖面上的春色,波光潋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裕王被她笑得心中一动,垂首不语,细思了一会儿便认真道:“此人可用。事急从权,解决倭寇之患才是当前首要之事。此人本已有归顺之心,不仅手中有人马还对倭寇知之甚深,正可以之为刀对付倭寇。”他说了这话又觉得实在有些没有幼稚软弱且无气节,生怕李清漪瞧不起自己,于是又画蛇添足的板着脸加了几句,“当然,若是此人心怀叵测,欺瞒朝廷,当斩不误。”

他们二人正在树下的石桌对坐,春风裁出细细的柳条,吹得满庭花草之香,春/光融融。裕王容貌俊秀,坐在其间时常有青翠的柳叶落在肩头,风姿卓绝,只是说到一个“斩”字之时却是端肃神容,犹如利剑出鞘一般令人肃然,平添杀气。

李清漪面上的笑意却又真切了几分,她看着裕王,黛眉微弯:“殿下真知灼见。我是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是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最要紧的还是看能不能抓着老鼠。朝中那些死古板抱着书册教条不肯服软,受苦的却还是南边那些百姓。”

裕王往日里多是听高拱教导指点,甚少能够这般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所想所思,本就有几分自得,如今得了她的赞,红了红脸,随即又是一叹:“是啊,如今朝中议论纷纷,真正苦的却是那些百姓。”他性情仁儒,一念及此又忆及杜康妃之死,心情更是沉重了几分,轻声道,“也不知有多少百姓因此家离子散……朝中如今正说要立个设总督大臣,好主持六省军务,方便行事。我想着倒也是好事,只盼能早出结果。”这总督职权太大,朝中党派之间为着这里面的利益也是争论不休,自然拖了不少时间,还不知累得多少百姓受苦。

李清漪心中亦是暗叹,面上不变的把茶水推给裕王,劝慰了一句:“不说这个了,现今都不是我们管得了的,还是喝茶吧。常听人说‘试将梁院雪,煎动建溪春’,今儿用的是去年梅花上采的雪水,埋在树下几个月,我自个儿都不舍得吃呢,你来了才叫挖出了。且尝尝。”

裕王闻言十分受用,勉强提起精神喝了几口茶,茶香入鼻,既清且甜,心里也静了许多,随即又问起午膳吃什么——他虽是天潢贵胄却也没有挑食毛病,最喜欢吃些便宜简单的。山里的那些东西恰好投了他的好,每回来都要吃点带点,弄得掌勺的慈和还以为遇上了个冒裕王名头的穷鬼骗子。

******

过了些时日,朝中终于还是选定了总督人选,皇帝提了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六省军务,专事剿倭”。

平白替江南百姓操了一回心的裕王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于是又偷偷带着酒来找李清漪喝:“我听高师傅说,那张总督虽然年纪大些却是个有才干的,打了半辈子仗,两广之地素有威名。这一次,说不得能做出成绩来呢。”

李清漪笑接了他的酒,让如英架了炉子,一边问:“酒还是热了再喝吧?”一边说,“我听说上任不久的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大人也是个能干的,很能打?”

裕王十分上道的收拾了一下桌上的酒杯,在两人跟前分别摆了一个,问道:“你是说胡宗宪?他啊,那是有后台呢。赵侍郎借着督察沿海军务的名头在南边作威作福,胡宗宪可不就是投了他的好,攀上了严家。”

这位赵侍郎并非别人,就是李清漪当初在外祖黄家催债的市井混子嘴里听过的那位赵侍郎赵文华。此人拜了个姓严的干爹,简直如有神助,日子越发滋润。现今借着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据说他在江南横征暴敛,收罗了不少东西送去严家。

李清漪思忖片刻,摇摇头:“如今正是严家当权之时,真正的直臣是做不了事的,那位胡大人说不得是曲意逢迎以待将来呢。倒是张总督,好似和赵侍郎关系不太好,日后说不得要出事呢。”她想了想,没有再说下去,反而玩笑道,“就像是殿下您,您给严家送礼,难不成也是为了攀附严家?”

提及此事,裕王面色微变,没啥力度瞪她一眼,叹了一句:“你啊……”纵是有一二的恼意,融了些许的情意,反倒去了怒火。

裕王府和严家的关系本就不大好,经过杨继盛那事后,裕王府上下也都提了一颗心,小心谨慎不敢叫人抓着把柄。偏偏严家那头还不肯放过裕王,严世藩特意让户部扣着裕王的岁赐。最后还是高拱亲自出马,让府上凑了一千五百两,拉下脸送去严府,方才让严家那头松了手。

此事之后,严世蕃又有了新的得意之处,到处说给旁人听:“天子之子且如此,谁人敢不送银?”

裕王小范围的丢脸行为立刻成了大范围的丢脸行为,那一段时间来山上看李清漪都觉得不好意思,就差要蒙面了。

当然,这事也就李清漪能当做裕王的面说,换了旁人少不得要惹得裕王恼羞成怒。他到底没有生气,收敛了面上神色,顺手拿起扇子扇了扇炉子的火,转开话题问她:“有鱼吗?烤鱼配酒倒也不错。”

“有的,溪里捉来的,养了几日,想来也是正等你来。不过得先杀了洗净,腌一腌,要等晚上才能吃呢。”李清漪笑点了头。

半山腰的溪上鱼多且肥,白云观里便常常吃全鱼宴,蒸的、煮的、炸的都有。就连烤鱼也讲究起来,要先加姜丝、蒜末、葱段、米酒、盐、糖等腌一腌,再加点醋可以使得鱼骨软化、鱼肉鲜美。因着天气渐热,放久了会坏,腌制时需要用荷叶包住浸在冰凉的井水里。等入了味,再拿出来在果木上烤一烤,焦黄喷香,抹一点蜂蜜,撒一点辣椒和盐。

配酒正好入口。

李清漪想着也觉得有些嘴馋,正要转头去吩咐几句,忽见裕王府的那几个带刀守在外头的侍卫匆忙跑来,双膝一软,跪倒在地上,声音低沉,像是要咳出血一样的沙哑:“殿下,大同告急。”

六月,俺答兵万余人入大同,大同总兵岳懋战死,边关染血。

南有倭寇,北有蒙古。

风雨飘荡,家国垂危至此,何其悲也。

第23章 葡萄酒

虽说南北两边先后告急,朝中皇帝和大臣却依旧是不急不忙,修炼的修炼,党争的党争,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不过,这倒是有原因的:

一是东南总督张经上任之后上了好些折子历陈旧陋,卖力练兵,南边紧跟着又打了几个胜战,到底是把倭寇的势头给止住了,大家伙儿也可以稍稍放心了。

二是北边还有个杨博。

严世藩傲慢不可一世,自负是天下第一的聪明人,但他看人还是很准的,私下里也说过一句:“举世奇才,放眼天下,三人而已。”这三人,指的是:严世藩、陆炳、杨博。

杨博此人虽是进士出身却难得的文武兼备,是罕见的将帅之才。十余万大军兵临城下,来势汹汹,边军上下惊惶不安,他却镇定自若,身不解甲,抱着一卷被子吃住皆在古北口关上,一连四天四夜,居然真把那群蒙古人给打退了。这还不完,蒙古人本是打算弃了杨博这块硬骨头去别处找麻烦,哪里知道杨博还不肯放过他们,招募敢死之士,趁着夜深人静,举火惊扰敌营,非逼着那群蒙古人彻底退回去。

十余万的蒙古人来得气势汹汹,走时却是狼狈不堪,着实是要把杨博的名字给念怕了。

皇帝收到这么个好消息,当即金丹也不炼了、经书也不念了,挥挥手很是大方的赏了东西下去,毫不吝啬的把杨博升为右都御史,就连杨博的儿子都沾光得了个锦衣千户的衔——李清漪老爹李百户嫁了个女儿到皇室也不过是升到了副千户,后头因着景王妃之事又给撸回了百户。

杨博这般人才,皇帝赏了一堆东西,忍不住又动了其他心思,随口和左右说了一句:“杨博在边关倒也呆了好些年了。”

严嵩自是知道杨博的才干,他现今和吏部尚书李默斗得厉害,内阁里的次辅徐阶也需小心防着,七老八十的人了,内忧外患,实在愁心,头发掉了一把又一把,差点要戴假发髻。故而,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再把不好对付的杨博招来自讨麻烦。他对皇帝的心思倒是摸得十分清楚,听到这话也不慌,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笑应道:“是啊,惟约在,九边皆安。若是换了旁人,还不知如何呢。”

惟约,乃是杨博的字。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