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诡异的建业四(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作为一个自以为节操满满的穿越者,关彝并没有想到去给土豆和新稻更改名字——再说了,这两种东西在穿越者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这世上还有更好更高产的作物呢。但是这两种新作物实在是太过逆天,所以季汉内部官员自发的给他们取上汉豆、汉稻的新名。这场自下而上的取名,迅速的得到了季汉上下的认同。所以,汉豆、汉稻的名称,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国书之上。

在东吴的大朝会上,咋然一听汉豆、汉稻的产量,以及汉豆对土地的广泛适应性。着实的把东吴君臣吓了一跳。听说季汉愿意输出这两种高产作物的当时,也确实让东吴上下觉得这两样东西卖两百万石粮食不算贵——关大司马的国际声誉已经是负数级别了。说什么借了归还的话,大家也就是当个笑话来听而已。

但是下得朝堂之后,大家一琢磨,才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我大吴自有国情在此,这汉豆、汉稻啥的,对我大吴的意义比起西蜀来,其实没有那么巨大嘛。

东吴皇宫后殿,御书房内,孙皓、万彧、张悌、王诚、孙德、孙谦、孙震、王诚等人围聚一堂,对今日朝堂之上的事情展开商议。

说起来,这时候孙皓身边的核心圈子,比起他刚刚上位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左右大司马,一死一病,且不用说了。左丞相陆凯现在也长期卧床,只比死人多一口气。钟会去了江北担任都督,是建业的屏障。原无难督周处被派到会稽当了太守。原解烦督沈莹出任丹阳太守。此三人出镇地方后,至少建业周围这一圈,都有力的掌控在了孙皓的手中。

现在,万彧虽然还是右丞相,但其实就是独相,皇帝之下第一人。张悌这个尚书令比起钟会来,其实际权力就小了很多,是真正的秘书长。而新任的无难督孙德,解烦督孙谦,都是孙皓的亲弟弟。加上以前就以孙氏宗室当世个人战力第一闻名的绕帐督孙震以及孙皓的伴当,情报头子王诚。可以说,孙皓对这个国家的掌控也在明显的增强。

但是现在这个班子和以前孙皓刚上位时的核心班子比起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军事统帅。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诸葛行宗说的汉豆、汉稻应该是真的。典校今年九月就曾发来情报,说是西蜀南中有新稻种,产量超过旧稻种许多。”

“嗯,这种事情,诸葛行宗敢在我大吴的大朝会上当着那么多官员说出来,应该不会作假。只是朕下来思索了一会后,觉得这新稻种也好,豆种也罢,其实对我大吴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皇兄的意思是?”

“呵呵呵,诸位,我大吴和西蜀不一样。西蜀在拿下雍凉以前,整个益州,也就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适合耕种,其他的地方,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所谓的汉豆,如果真的如诸葛行宗所言,高产、不挑地的话。那么对于西蜀来说,确实是意义极大。而且以汉中盆地、成都平原有限的耕地,种植产量更高的新稻种,也确实能极大的增幅西蜀的国力。但是我大吴呢?我大吴缺的不是耕地啊,是人!”

可以说,孙皓虽然在朝堂上短暂的被诸葛京震了一下,但下来一想就回过味了: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吴,湖泊众多,水网纵横。到处都是可以耕种的良田。东吴从立国开始,就是粮食出口大国——土豆、新稻,对于东吴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有当然更好,没有也没啥大不了的。

东吴的问题在于世家过于强大,掌控了过多的人口。导致国家的动员力和执行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为了维持广袤疆土上的国家各级政权和庞大的军队,国家又不得不对本就掌控有限的自耕农加重剥削,导致这一部分自耕农负担极重——这反过来又为世家的庞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彬,查抄虞家的事情是你全权负责,如何?虞家的农奴过得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吧?”

“哎,陛下,虽然臣很不想承认。但事实上,查抄下来,虞家的农奴整体的身体状况,比我大吴的自耕农要好很多。别的不说,我们这次查抄虞家,将虞家下属的十五万佃农农奴转隶为国家编户后,这些家伙全都唉声叹气,个个都心怀不满。”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