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辽人(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就怕刘娥借题发挥……”

寇季低声说了一句。

寇准翻了个白眼,“她也得有那个时间才行。”

寇季一脸疑惑。

寇准解释道:“提刑司被罢黜以后,六部忙着抢权,跟提刑司那些人频频发生冲突,各地衙门的六曹,跟各地提刑司也有冲突。

如今她正忙着处理这些冲突呢。哪有时间管别的。

如今接待外使的事情,皆由老夫负责。”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他疑问道:“那祖父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寇准淡淡的道:“不管!不问!不予理会!”

寇季挑起了眉头,迟疑道:“辽人若是拿挥兵南下做威胁呢?”

寇准不咸不淡的道:“自檀渊之盟后,辽人屡屡嚷着要南下,也没见他们下来。”

寇季疑惑道:“辽人正值鼎盛之际,为何不南下?”

寇准瞥了寇季一眼,没好气道:“你当檀渊之战白打了?虽说檀渊之战,是以我大宋向辽人进献岁币告终的。但是在这过程中,辽人损失不小,而且还被我大宋重创了。

我大宋能跟辽人正面一战,却甘愿跟他们称兄道弟,并且还愿意送给他们钱花。

他们吃饱了撑的,下来跟我大宋硬拼?

他们打一仗,未必能捞到这么多好处。

可不打仗,年年都有好处拿,为什么要打?

你只是打了辽国四皇子耶律吴哥的人,又不是打了辽国四皇子耶律吴哥。

只要耶律隆绪脑子不糊涂,犯不着为了一个辽人侍卫,跟我大宋硬碰硬。”

寇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寇准看着寇季脸上的神色,心头一跳。

“你不会又想去打辽人吧?老夫劝你还是乖乖呆在府里,别出去。你打一次辽人,老夫还能装聋作哑的帮你糊弄过去。你再去打一次,不等辽人发难,朝堂上那些亲近辽人的官员,就会抓着你的小辫子不放。”

寇季闻言,干巴巴一笑,“我没有那个想法……”

寇准不信寇季的话,他摆了摆手,道:“下去吧……”

寇季点点头,让人推着他离开了寇准所在的院子。

走到门口的时候,寇准突然开口,再次叮嘱道:“这些日子,你就待在府里别出去。”

寇季随后应答了一句。

“知道了……”

仆人推着寇季,往四君园走去。

走到四君园门口的时候,仆人突然停下了脚。

寇季一愣,质问道:“怎么不推了?”

仆人低声下气的道:“回小少爷的话,有人要找您,想让您在这里等会儿。”

寇季一愣,猛然回身,盯着那个仆人,沉声道:“谁要找我?你又是谁的人?”

仆人低着头,退到了一边,并没有说话。

少顷后。

一位弓着腰,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在了寇季眼前。

“奴婢给寇公子问安。”

老者走到寇季面前,躬身一礼。

寇季眉头一皱,低声道:“福伯?”

老者正是寇府上拉泔水的福伯。

寇季盯着福伯,沉声道:“陈琳找我?”

福伯晃了晃脑袋,从袖口掏出了一封信,又取出了一个玉瓶,递给了寇季。

他把东西递到了寇季手里以后,躬身道:“我家主人知道您病了,托咱们这些当奴仆的,给您带了一封信,顺便送了一瓶上好的药过来。”

“官家吗?”

寇季微微一愣,低语了一下。

他收起了玉瓶,随手拆开了手里的信,就看到了赵祯那稚嫩的飞白体。

赵祯在信里问寇季得了什么病,为何近几日不上朝等等之类的话。

又把近几日在宫里发生的一些趣事,跟寇季分享了一下。

他想出宫探望寇季,但是刘娥不允,所以只能给寇季写信。

信的末尾,赵祯很认真的告诉寇季,今日辽国使节闹到了朝堂上,说要拿寇季的脑袋泄愤,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辽国使节。

见字如面。

通过赵祯的文字,寇季仿佛看到了赵祯在垂拱殿上,面对辽人要他脑袋泄愤的要求,鼓着小脸,气哼哼的拒绝辽人的场面。

寇季收起了信,对福伯吩咐道:“推我进去,我要回信。”

福伯点了点头,走到了寇季坐着的寇公车后,推着寇季进了四君园。

寇季原本想为难这个老家伙的,却没想到这个老家伙看着弱不经风的,力气却这么大。

宫里的人,果然没有一个正常的。

回到了四君园。

寇季取了笔纸,开始给赵祯回信。

大致上讲述了一下他的病情,并把他今日遇到了辽人的场面,以及痛揍辽人的事情,写在了信上。

信的末尾,寇季也夹带了一些私货。

具体是写了一些宋、西夏、辽、青塘,四方势力的局势分析。

他也不管赵祯能不能看懂,他就是想让赵祯看。

纵然赵祯现在不理解,以后也能理解。

写好了信,寇季把信交给了福伯。

福伯拿着信要走,却被寇季叫住。

“等等……”

福伯刚走到门口,听到寇季呼喊,赶忙回身。

“寇公子还有何吩咐?”

寇季皱着眉头道:“刚才那个仆人,是你们的人吧?赶尽把他给我弄走,不然我不能保证,他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以后再有书信,你直接进来送给我,不需要再在中间找个人插手。”

福伯闻言,点了点头,道:“奴婢知道了……”

然后他没有再多言,就离开了四君园。

福伯离开以后,寇季坐在书房里并没有动作。

今日跟寇准攀谈了一番,让他更加了解了青塘、西夏、宋、辽四方势力。

他发现,史书只能借鉴,不能成为他可以依赖的信条。

史书上对大多数事情的过程,只是寥寥几句,一笔带过,然后给出一个结果。

可促成这个结果的很多隐藏的重要细节,都被埋没在史书之外。

甚至一些重要的人物,在史书上落下的只有寥寥数语。

比如李德明其人。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