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玩宋》/春溪笛晓

第九十三章

初一这日官家虽当场清醒过来, 病情却反反复复, 过了几日又强撑着身体宴请辽国使者。去岁辽国主耶律宗真病逝, 大宋遣使前去吊慰, 如今辽国那边又派使者过来致谢。

致谢还是其次, 辽国使者主要是来取岁贡的, 这意味着大宋这边又要大出血了。

官家身体虽未痊愈, 却还是强撑到酒宴结束。第二日辽使入宫辞行,官家接见完他们之后便再次昏迷过去,宫中一时大乱。

这一年的上元灯节再度不能张灯。

王雱见范仲淹自大年初一入宫赴宴后就忧心忡忡, 听到上头罢上元灯节后更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不由问关心地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范仲淹见王雱一脸关切,想了想, 也没隐瞒, 把官家病倒的事给王雱说了。

以往上元节官家都要露个脸与民同乐,今年不能出来, 肯定是急病未愈!据范仲淹所知, 文彦博、富弼为了官家的病情已经和宦官争执许多回, 甚至设法留宿禁中, 这表明情况非常严重。

王雱一听, 没有太担忧。他记得如今的官家应该是宋朝在位最久的宋仁宗,在位约莫四十多年。眼下官家满打满算也就四十来岁, 他总不是刚出生就登基的!

总不能他来到大宋扇扇蝴蝶翅膀,还把官家的在位年限给扇短了吧?

王雱宽慰范仲淹:“不会有事的, 官家处事公允、待人仁厚, 一定能长命百岁。”

范仲淹点头,想着自己还有许多事要做,总算能吃下点东西。

国子监已经开学,王雱陪范仲淹过完上元节便又回到国子监中念书去了。上个月的《国风》大获成功,引起最大反响的自然是欧阳修的文章,不过借这股东风红起来的却是苏洵。

翰林院中的翰林学士们都知晓,官家生病前读过《国风》。

《国风》刊登了苏洵的《六国论》,开头一句就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众人私底下议论纷纷,都觉得这句是在讽刺朝廷向辽国买太平,如今年年缴纳的岁贡不就是在贿赂那些个契丹人吗?

翰林院中有的人支持苏洵的观点,认为大宋不缺兵、不缺将,理应不怕打仗;有的则是顽固的主和派,表示能花点钱买来和平、不必受辽国和西夏两面夹击是很划算的事!

不管支持还是反对,这篇文章都成了这期《国风》里争议最大的一篇,苏洵这个籍籍无名的中年人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过年期间文士们讨论最多的名字!

不知是谁在翰林院同僚中提了一句:“你们若这么不服,自去投稿便是,上头不是说可以各抒己见、只要文章好都能上吗?”《国风》编辑部便在截稿日期前收到一波来自翰林学士的稿子。

国子监直讲之中,也不是人人都赞同《六国论》的,这一期竟也挑出一篇相对精彩的反驳文章,虽然论点不如《六国论》鲜明、言语不如《六国论》精炼,不过角度刁钻地做起了算术题,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方面出发,计算和议之后带来的好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梅尧臣最近两个月看的文章比过去一整年都要多,和同僚们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次数更是比以前多得多。

这一次梅尧臣看中了一篇文章,这文章并没有讨论时下热点,而是直接狙击了一个新问题:标点符号。

文章作者博览群书,洋洋洒洒地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标点符号”包括:连围号、半圆号、 圆围号、阴文号、八卦号、横括复合号、鱼尾号、圆括号以及诸多变式1。

作者表示,这标点符号太多太杂,各人用法还不一样,甚至还有人直接不用,文章很难读通,平白浪费广大学子的时间,不如统一一下标准。

接着作者列出了常用的标点符号:逗号,长得像小蝌蚪;句号,一个圆圈;接着是冒号、双引号、感叹号、省略号。在文章后面,作者还列出典型易错句子的有标点版和无标点版,直观地展现出统一及普及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梅尧臣通读完整篇文章,感觉自己完全被它说服了,甚至还被后面错误断句的例句逗得发笑。细细一想,这样的笑话在过去并不少见,他们的同桌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窘况!

句读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始终困扰着天下初入门的读书人!

不知为什么,梅尧臣读着这文章总觉得有些熟悉,回头一看书名,明显是个化名,叫什么“水镜先生”——我还卧龙居士呢!梅尧臣把选定的文章盖了个戳,表示自己觉得可以刊出,接着把盖了戳的稿子递给其他人审阅。

最终这篇呼吁统一标点符号、普及标点符号的文章集齐了八个戳,传到了客串主编的范仲淹手里。

范仲淹当主编已经快两个月,还没见过集齐八个戳的文章,看到那一排红戳后不由放下手里正在看的稿子先换这篇《论标统一点符号之必要性》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范仲淹盯着署名处那“水镜先生”半晌,没说话。

梅尧臣现在已经不和范仲淹冷战了,见范仲淹看完了还不发话,皱着眉说:“我觉得这文章很好,应该登在第一版。”他对刚才那篇被大半人通过的、鼓吹和议的文章没什么好感,还是苏洵的观点更对他胃口。

范仲淹道:“是不错,那就登吧。”

选稿工作马不停蹄地进行着。

这个月二十五日,《国风》如期刊出,许多悄悄投过稿的人都想知道自己上了没,早早侯在方氏书坊外等着买。

国子监生员是最早拿到的,打开一看,这期总算没有指着自己鼻子骂的了,倒是有篇提倡统一使用标准标点符号的文章。

监生们在自印书所买书方便又便宜,直接人手一本,边看边相互交流看法,都觉得这“标准标点符号”简单直接、容易上手,用起来颇为方便!

苏轼依然是第一时间看完所有文章,然后又翻回第一版,重新把那篇鼓吹统一标点符号好处的文章看了一遍。待到休息时他便跑去太学那边找王雱,劈头盖脸地质问:“这水镜先生是你吧?”

王雱一惊,没想到自己这次几乎用写学术论文的口吻去写了,苏轼居然还能把自己马甲扒下来。王雱虚心求教:“你是怎么发现的?”到底哪里还有问题?赶紧说出来让他给改了!

苏轼指着那几个范例道:“这几个段一看就是你会选的。”

说实话,看着前头那部分苏轼还真没认出来,重看时把那滑稽逗趣的范例段落看了两遍,又琢磨着会呼吁别人统一标准这种事肯定是王雱会干的——他已经从宋佑国他们口里听说王雱有“轻微”强迫症这种事,这才把王雱的马甲给扒了下来。

王雱沉痛叹息:“细节决定成败!”

苏轼白他一眼:“你为什么不用本名上?”

王雱把自己的理想告诉苏轼:“我一直想当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孩子。”

苏轼看了眼王雱的身量,毫不留情地打击:“你已经不能算孩子。”

王雱从善如流,麻利改口:“我一直想当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少年。”

苏轼:“……”

苏轼虽然扒了王雱的马甲,却也没大肆宣扬。理论上前三篇的位置是留给“社会人士”投稿的,国子监监生的稿子只能排在后面,苏轼看到王雱这个操作后也跃跃欲试,准备披个马甲看看能不能冲前三!

年轻人么,什么都可以不强,就是好胜心不能不强!

苏轼磨刀霍霍准备挑战前三去了。

到二月初,天气慢慢回暖,官家病体稍愈,终于摆脱了靠点头摇头处理政务的状态。文彦博等人都松了口气,可算是熬过一大难关。

经了此事,各种折子飞似也地送往宫中,都是一力请求官家早立太子的。

其中就有司马光的。

文彦博和富弼等宰执也被官家吓着了,整理整理这类折子,挑写得出彩的摆在前头呈上去。

官家看了,沉默不语,都压下不提。他召来翰林学士想听听近来新出的文章,叫来的是欧阳修。

欧阳修正与刘沆一并修《唐书》,工作还算清闲,官家召见时他正好得空。见官家神色不愉,欧阳修便给他念了《国风》第一版中的句读趣闻。

韩愈在《师说》中就提到句读二字,句,是指一句结束时的停顿,相当于打个句号;读,是指一句话中的停顿,相当于打个逗号。自古以来断句失误闹出的笑话多不胜数,《国风》上提到的就是其中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

官家听完后终于展颜,叫欧阳修将全篇念给他听。这篇文章本身也用了标点符号,欧阳修念起来非常轻松,官家也轻松听懂作者的全部观点。

这位水镜先生所倡议之事颇具可行性!

官家道:“这位水镜先生倒是难得的遗才,不若让范卿将他寻来授职。”朝廷对民间人才一向非常重视,像胡瑗、梅尧臣就没通过科举,而是被举荐上来的。

欧阳修喏然应下,退下后便把官家口谕传到范仲淹那边。

范仲淹越听面色越古怪。他上个月一直忧心官家的身体情况,不想官家居然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希望他把“水镜先生”找出来举荐给朝廷。

欧阳修见范仲淹神色不对,不由问道:“范公,可是有什么不对?”

王雱那小子把文风改了改,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可范仲淹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岂会看不出文章出自何人之手?范仲淹有些后悔没当场揭穿王雱,现在好了,都给官家注意上了。

范仲淹唯有苦笑着把事情给欧阳修说了一遍。

欧阳修没想到这“水镜先生”居然是王雱。他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范仲淹道:“这小子顽劣得很。”

水镜先生既是王雱的马甲,人自然是不可能荐上去的。

欧阳修寻了个机会将这乌龙事告诉官家。

欧阳修这么一提,官家又想起来了,王雱便是那王安石的儿子。王安石在任上的表现已是极为出色,不想儿子也教得这般好!

得知王雱才十三四岁,官家对欧阳修道:“此事我知晓了,你莫要对外多提。”若是被旁人知晓王雱借假名刊出文章的事闹到了御前来,少不得得生出许多事端。

欧阳修应了下来。

官家这边轻轻揭过,范仲淹那边可没轻松放过王雱,逮过去狠批一顿。批完了,又打发王雱去宣传从今往后投稿都得实名制,不允许任何人再披马甲上阵。

王雱没想到自己头一次披马甲就折戟沉沙,先给苏轼和范仲淹不说,还给闹到直达天听去了。

王雱于是先跑去直舍那边给梅尧臣他们讲了这事,又去告知给代为收稿的方洪,让方洪好好宣传出去。

梅尧臣初初得到这个消息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后来和杨直讲一块重看《国风》上那篇讲标点符号的文章,很快察觉出点端倪来。

梅尧臣想起范仲淹看到这文章时的异样表情,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想,又把王雱给揪过来进行严厉的思想教育。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