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飘门的飘(2 / 2)
谭涵川:“我知道这回事,做为了解而言,那本书就足够了。江湖飘门在最初,讲究的是云游求学之道,祖师爷是孔子孔圣人。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义务教育体系,也没有现在的书店能买到各种教材,尤其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
甚至在造纸术发明之后,书仍然很贵,都是手抄的,而那时识字的人本就不多,直到印刷术发明并普及之后,情况才改善了不少。至于孔子那个年代,所谓的书就是简牍,一篇几千字的简牍,一条壮汉都搬不动。
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得有把子力气啊!当时的学问,都藏在学者的脑子里,想学什么东西,就得四处云游拜师求教。可是世道莫测,你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人、什么事,可能莫名其妙就会被人盯上了,而且你会走很长的路,干粮和盘缠也不够。
所以飘门手段,首先讲究在外行走如何谋生与自保,传到后世,很多走江湖卖艺的、登台演出的,甚至是在外谋生的烟花妓女也都自称飘门中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的确继承了飘门的各种江湖套路。
飘门秘传的隐峨术,讲究混迹江湖之中时隐时现,可以随时观察各种人和事,平日却不会引人注意,这样才好施展种种手段。”
丁齐:“可也不能总没有存在感吧?这种秘术既然可以不引人注意,那么根据其原理,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用,在某种场合会特别引人注目?”
谭涵川露出赞许之色道:“丁老师果然是专家,我还没说呢,你就已经想到了。是的,的确是这样的,隐峨术还有另一种用法,就是特别夺目、引人注意。比如对方站在你面前,你只会注意到他,甚至旁边有一座峨眉山都看不见,所以隐我术也叫隐峨术。”
“不是我专业,是我感觉好像见过这样的人。”丁齐想起了哪位神秘的吴老先生,他第一次见到吴老时就有这样的感觉,难道那位疲门前辈也精通飘门秘术?同时问道,“这又是什么讲究?”
谈到与“学术研究”有关的问题时,谭涵川总是很有兴致,接着介绍道:“在隋朝之前,是没有科举的,比如汉代选拔人才,是举荐制,凭的是人望,被举荐的往往都是世族大家的子弟,通常也只有他们才读得起书。但是世族大家子弟也很多,凭什么会举荐你?
这时候也需要云游拜师求学,并在各种场合交游,需要引人注意、使人发现其才华,首先要在各界名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在汉代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贵族世袭之外,想获封赏录用,更要讲究这些了。那时是门客制,很多人才都是从权贵的门客起步,首先需要自荐。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